汉语大全>药学论文>杨锡仓主任对中药检验的经验(一)

杨锡仓主任对中药检验的经验(一)

详细内容

摘要:杨锡仓主任认为:中药用于病人会产生双重效应,首先是药理效应,其次是心理效应。不同社会层面的人对中药质量的认识不同;评价一个单位的中药质量好坏多侧重于外观质量,而质检部门对中药质量的评价多侧重于内在质量。质检员在保证中药内在质量的前提下,也要注重中药材的外观质量。做好辨别药材的真伪、检查药材的纯净度等6个方面的检查工作,会给单位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药材;杨锡仓;经验鉴别

杨锡仓主任中药师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之一,曾师承于著名中药专家马炎铭先生。从事中医药工作38年,行业道德高尚,药学经验丰富。在工作实践中,他法古而不泥古,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发明的中医现代理疗器具──红外波热疗垫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对在学术上陈陈相因,传袭抄作的现象。现将他对中药检验的经验总结如下:

  杨老师认为:中药用于病人会产生双重效应,首先是药理效应,其次是心理效应。不同社会层面的人对中药的质量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群众评价中药质量好坏多侧重于外观质量,而质检部门对中药质量的评价多侧重于内在质量。要保证中药质量应做到外观质量(纯净度、片型、色泽、气味)与内在质量(有效成分)的有机结合。以前我们由于只侧重中药饮片的内在质量,而忽视了中药的外观质量,因药屑、杂质等问题引发的群众投诉很多,医院处方流失严重。2000年之后,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教训,采取措施严把入库、验收关,在保证中药内在质量的前提下,也注重了中药材的外观质量,同时加强了中药的加工炮制工作,力求使饮片质量达到“形、色、香、味”俱佳。从此以后,群众对我们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的投诉率几年来一直保持为零,还吸引了许多人来我院换方取药。杨老师认为要把好中药质量关应注意以下6个方面:

  1 辨别药材的真伪

  辨别药材的真伪是药材质量检查最重要的问题。中药材一般都具特有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等,根据它特有的特征进行鉴别的方法叫经验鉴别,其方法如下:

  1.1 眼看

  主要观察药材的形态、颜色、表皮皱纹特征、断面碴口特点等。如野山参形体有“文体”、“武体”之分;白头翁基部生有白茸毛,党参根头部具有“狮子盘头”,防风根头部具有“蚯蚓头”之特征;商陆横切面可见“罗盘纹”,何首乌横切面现“五朵云彩”,海马则是“马头蛇尾瓦楞身”等等。

  1.2手摸

  主要凭手的感觉体验药材的质地、轻重、坚实、虚软、老嫩、滑涩等。如红花、金银花,手握之有轻微扎手感,松手有一定弹性,并发出轻微沙沙声者为干货;手握之成团,绵软不扎手者为湿货;手握之扎手感强,脆裂作响并无弹性说明是用矾水或面浆拌过的掺假品。羚羊角手摸之光润如玉,握之舒手为正品,等等。

  1.3 口尝

  口尝是通过味觉来辨别药材的苦、甜、酸、辣、咸、淡、涩、麻、凉等不同滋味。每种药材都具有它特定的滋味,如有人用紫葡萄皮充山茱萸,口尝即可分辨出真伪,只有甜味者为葡萄皮,酸涩味重者为山茱萸;伪品砂仁只具姜辣味而无辛凉味,而正品砂仁两种味道兼而有之;真牛黄用舌尖尝一点清凉感可走窜到喉。

  1.4 鼻闻

  主要是通过嗅觉来辨别药材的特定气味,如香、臭、凉、腥等。如冰片具持久的清凉气味,阿魏有浓烈的蒜臭味,琥珀火烧之有松香味,海沉香烧之冒浓烟具特殊香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