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教学中如何重视麻醉安全教育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但现有教科书对此涉及不多,或虽有涉及但内容过于简单。为了强化麻醉安全意识,便于进修生、实习生重视麻醉安全问题,本人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并归纳成条理性,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介绍本人的体会。
关键词:麻醉教学;麻醉安全;安全教育
Abstract: anesthesia is a high-risk technology, narcotic security issue has always been the subject of narcotic top priority, but this involves more than the existing textbooks, although there or involved, but too simpl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anesthesia awareness for Health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narcotic intern security issues, I think we should give bining work experience and example, and be summed up as a rational, in order to receive better results. Here’s my experience.
Key words: teaching anesthesia; anesthesia safety; safety education
正文
1完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即使很有经验的医师如果在某一台麻醉前准备不充分,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就不可能做到争分夺秒,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如麻醉前应先将麻黄碱和阿托品准备好,如不用也不应视作浪费。麻醉医师要对麻醉手术中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所预测,有所准备,在处理时才能从容不迫。任何麻醉前均需先开放静脉,都必须有麻醉机和适当的监护设备,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抢救药品。
病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病人只要交到了麻醉医师手上,不管是否麻醉,都要对病人的安全负责,这就要求备急诊的麻醉医师不仅要有很强烈的应急意识,还要有充分的准备。例如有一例患者系上肢刀砍伤,需行臂丛麻醉,患者入室时生命体征尚平稳,在麻醉医师正在做准备时患者突发颠痫,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呼吸抑制,幸好此时已开放静脉,麻醉药品已准备好,在给丙泊酚、司可林,面罩加压给氧后,很快病人转危为安。
2加强监测力度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的监测设备。对于一些硬膜外的病人,有的医师在使用综合监测仪的时候,往往只使用其中的无创血压和SpO2,而将心电监测闲置不用,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若做了有创血压监测,如不需要将其带回病房进一步监测,也至少应等拔完气管导管,患者循环平稳后再将其拔除,因为在拔管时,或者在搬动病人时仍有可能发生循环的剧烈波动,另外也有个别手术因为引流过多,在离开手术室前面临“二进宫”的危险,因此对已做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最好在离开手术室前最后拔除,有条件的也可带回病房继续监测。对于一些患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病人或俯卧位的病人应在麻醉前局麻下将动脉穿刺好。重危病人及长时间手术病人一定要导尿监测尿量。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除应查对病人病情、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等,在抽药前还应清理麻醉工作台上可能剩余的麻醉药品、空针、生理盐水等,以免混淆。麻黄碱、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均为1ml安瓿,极易混淆,应特别小心。某制药厂生产的欧贝和爱络虽大小不同但在包装上极为相似,曾有一位医师将两支共200mg爱络误作两支欧贝加入止痛泵中,幸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将一支爱络误作一支欧贝加入负荷量中则非常危险。任何药品均需双人核对方能注入患者体内。
4加强呼吸管理任何手术的麻醉,呼吸的管理仍然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造成医疗差错的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环节是(1)气源在非中心供氧的情况下仍会有将氧气瓶和其它气瓶搞混的可能,应特别小心。(2)流量机械通气后忘记打开氧流量的情况很常见,主要是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习惯。例如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很多医师忙着去记录,而没有将整个呼吸机系统作一全面的检查,很容易出现问题。(3)钠石灰有一位医师发现CO2偏高,他不是去全面的查找原因,而是拼命地增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潮气量达到1200ml呼吸频率达每分钟18次仍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是钠石灰失效,说明这位医师没有很好的分析问题。也有若干次在没有钠石灰的情况下做机械通气,这都说明我们在麻醉前没有很好地检查。(4)报警系统麻醉医师应对呼吸机及报警声音非常敏感。我在工作中曾多次有意将呼吸机短时间关掉关掉几分钟,以考验低年质医师能否及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进修医师或低年资医师不能及时对呼吸机的报警作出反应,说明平时在这方面的训练不够,在呼吸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如因报警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报警应及时消除。(5)活瓣国产呼吸机尤其易发生活瓣失灵的问题,因此应经常检查,任何呼吸波形的可疑变化都应想到活瓣失灵的可能。(6)限压设定在机械通气时应将压力限定设定在合适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患者的安全(7)应变能力一次一个全麻病人在推注完肌松药后人工辅助呼吸时胸廓不抬,用喉镜暴露声门后发现声门紧闭,气管导管无法插入,情况非常危机,紧急用20G套管针做环甲膜穿刺,套管针后接一三通,经延长管和氧气流量瓶连接,控制三通间断给氧,争取了时间,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这一切既取决于平时完善的准备与训练也与临时的应变能力有关。(8)其它有一次一位医师插完管后忙着去固定气管导管,呼吸机处于手控状态,但氧气流量很大,皮囊在瞬间就变的很大,非常危险,如不及时发现很可能将病人的肺涨破。类似的情况已发生了好几次,插管后经判断导管位置合适应及时改为机控,或虽在手控状态下但应将流量减小或将排气阀打开。因此插管后即刻应将整个麻醉呼吸机再系统地检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