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性药疹;护理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1岁,退休,因“反复颜面、四肢水肿3年,发热1月余,皮疹8天”于2008年6月15日收入院,测体温37 ℃,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2/97 mm Hg,意识不清,谵妄。查体:躯干、四肢等全身表皮剥脱,松懈,如皱纹纸一样,稍用力既可擦掉,大部分表皮缺失,基底红润,轻度渗 出,部分有黄苔,渗出略多,头面部结痂,双腋下有渗出和糜烂面,有少许黄色脓液,阴茎及阴囊、臀部有广泛糜烂面和表浅溃疡,有渗出及脓性分泌物,双手、双下肢水肿,鼻黏膜部分坏死脱落。血常规结果:白细胞1.39×109/L,红细胞3.20×1012/L,血小板91×109/L,血红蛋白118 g/L,肾功能结果:血钾2.62 mmol/L,血钠132.1 mmol/L,血钙1.84 mmol/L。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经抗感染、抗过敏、补钾、营养支持等治疗和精心护理后,住院37天,病情控制好,白细胞、血钾回升,全身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四肢水肿消退,生命体征平稳,予以出院。
2 护理
2.1 预防并发症 予外用生理盐水清洗全身创面,睡气垫床,消毒大纱垫铺于床单上,随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暴露全身,烧伤保温架置于体表。3%紫草油外擦全身,0.1%阿米卡星溶液湿敷阴囊,口腔护理6次/d,同时予5%碳酸氢钠溶液、酮康唑溶液含漱。用金霉素眼膏或消毒石蜡油涂口唇,以减少疼痛、出血,防止黏连[1]。持续导尿,每3~4 h放尿一次,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2次/d,预防尿路感染。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治疗时,将无菌纱面包裹于穿刺点上方5~6 cm处,止血带扎于其上,避免将止血带直接扎在皮肤上,防止加重皮肤剥脱和感染;并予无菌纱布置于穿刺处,胶布贴于纱布上,避免撕胶布时撕伤皮肤。
2.2 低钾的护理 每15~30 min巡视一次,密切监测心率、血压、意识、精神状态,及时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见尿补钾,及时采集送检标本。患者全身皮肤松懈,四肢水肿,静脉穿刺困难,置静脉留置针,保证补液通畅及抢救时用药[2]。
2.3 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皮下注射健白升白细胞,采取系列措施预防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安排患者住单间,定时开窗通风,谢绝探视,医务人员及家属进病房必须戴口罩,房间臭氧循环风消毒3~4次/d,严格无菌操作,监测体温6次/d,落实基础护理,及时复查血常规,并告诉患者及家属保护性隔离的意义,以取得配合。7月5日复查的血常规白细胞为6.18×109/L,平稳度过急性白细胞减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