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6年降血糖药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一)
详细内容
作者:刘英,冯怀志,李宏斌,张德云,卢海波
【关键词】 糖尿病;降糖药;DDDs;DUI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不能产生或不能适当的利用胰岛素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身性和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已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被称为除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外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杀手”[1]。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血糖药,我们应用军队医院“军字一号”计算机管理系统,对2003年4月1日~ 2009年4月30日先后收治的1838例住院糖尿病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838例糖尿病住院治疗相关数据来源为本院信息中心统计室。其中男性920例占50.05%;女性918例占49.95%。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按《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2]、《新编药物学》第15版[3]、《实用新药手册》第4版[4]、《全科医学临床药物学》[5]、《21世纪精编临床用药必备》[6]收载相关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并参照部分药品说明书,设定各药物的DDD值。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7],并进行排序,以此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该值越大,表明患者对该药的选择性越大;反之,选择性越小(减少)。应用chodse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DUI,DUI=DDDs/总用药天数)[8],判断医师用药的合理性,DUI1为合理,反之则不合理。应用每日用药费用,判断病人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生用药方案(或处方用药)是否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可控;根据国内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和每日用药费用情况,每日5.00元判断为优;5.00元~10.00元为良;10.00~15.00元元则判断为一般;15.00元以上则为差。
2 结 果
2.1 患者情况 本院2003年4月1日~ 2009年4月30日,先后收治的糖尿病病人共1838例。其中20岁以下者3例,分别为3岁、5岁、15岁,均为女性,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糖尿病I型),占住院糖尿病病人的0.16%(3/1838);男性年龄最高者95岁,女性年龄最高者96岁,90~96岁中有11例,占住院糖尿病病人的0.60%(11/1838);39岁以下者49例,占2.67%(49/1838);49岁以下者113例占6.15%(113/1838);50~89岁病人数最多。达1714例,占93.25%(1714/1838)。其中60~69岁558例占30.36%(558/1838);70~79岁631例占34.33%(631/1838)。以60~79岁病人比例最大为1189例,达64.69,超过住院糖尿病病人的2/3。
2.2 用药情况
2.2.1 胰岛素用药情况 如表1所示,10种国内外生产的胰岛素制剂中,以国产中性单锋纯猪岛素用量最大,单次用药费最低,纯度高,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等在有效个体化剂量范围内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可控,符合国情,病人用得起药,社会效益好。胰岛素至今仍是糖尿病酮酸中毒45例急救时特效药,首选药之一[9]。
2.2.2 口服胰降糖药 如表2所示:(1)口服降血糖药双胍类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最受患者欢迎,用量最大,单次用药费最低;缓释片疗效较好,服用次数少,但费用高,用量不大;盐酸苯乙双胍片因肝肾损害较大,副作用较多,用量很小,几乎被淘汰。(2)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中,以格列喹酮片用量最大,对肝肾影响比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尤其是比格列本脲(优降糖)[6] 相对少而轻,单次用药费用比较合理,故综合排序列第2位。(3)阿卡波糖和罗格列酮价昂,尽管疗效好,用量仍很小。表1 临床应用10种胰岛素制剂总金额、总数量、单次用药费、DDDs及综合排序注:①DUI值均小于1;②国产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用于门诊病人,未统计表2 口服降糖药制剂总金额、总数量、单次用药费、DDDs及综合排序
3 讨 论
3.1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包括饮食疗法[10]、药物治疗(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及适当的体育锻炼[11],一般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终生用药控制血糖水平(不宜波动太大),糖尿病病人血糖好者能像正常人、工作与生活并健康长寿,本文中男性病例年长者达95岁,女性病例年长者96岁,即是最好的证明。
3.2 胰岛素制剂中,重组人胰岛素产生抵抗最小,副作用最少,但费用较高;所以一般中低经济收入人群仍接受国产中性单峰纯猪胰岛素治疗,因正规治疗剂量的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疗效也确切可靠,故用量最大。糖尿病Ⅰ型病人和Ⅱ型服降血糖药无效者均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国产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开发成功和上市[4]已逐渐为临床医务人员和病人接受,前景看好。
3.3 口服降血糖药中,一般以双胍类和磺酰脲类联用,既可减少二者单次用药剂量,又可增加疗效,而且其副作用发生率也随之下降。据笔者观察,二甲双胍与格列喹酮联用的疗效较好,也为越来越多的糖尿病Ⅱ型病人所接受。本文的综合排序名列第1、2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3.4 α-糖苷酶抑制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虽疗效好,但价格昂贵,只适合少数高收入人群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