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
详细内容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怎样在化学实验中有效地开发学生内在潜能;怎样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思维,乃是当前化学实验课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化学实验;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怎样在化学实验中有效地开发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怎样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思维,乃是当前化学实验课面临的新课题。
一、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素质
化学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在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安排得恰到好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实验目的,把握实验实质,使每一个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素质有所提高。
1.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做到细微周到。化学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会潜移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准备好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师备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先到实验室,同实验员一起认真准备。从仪器、药品到实验装置、实验操作,都要考虑得细微周到,点滴不漏。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反常现象,要心中有数,课前排除。实验前,教师要认真预做一遍乃至多遍。从实验物品的摆放艺术、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操作规范程序都要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2.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化,行为要准确化。课堂上演示实验要规范化。每一个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在讲台上摆放要整齐有序,给学生美观大方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切忌满台仪器药品,杂乱无章。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如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实验,教师要先剪好铝箔,穿好针孔;再切好钠块,包好钠块;试管要预先装满水倒立在水中,然后提起试管靠近水面,将包有钠块的铝箔放在试管口下,收集氢气。而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提出水面,做验证实验。整个实验要熟练有序,轻车熟路,使学生看后受益匪浅,观察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演示实验要多采用启发式,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演示实验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实验,要结合实验内容,扩展实验的外延,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使其通过实验观察――信息输入――思维分析,获取实验新知识,提高化学素质。
每个演示实验无须从头至尾由教师全部做完。也可开始设置疑点,创设实验情境,采用点拨提问法、师生共做法、学生演示法,促使学生积极观察、思维。提问也应分类型,多提问不同类型的学生,使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思维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