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探索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路(一)

探索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路(一)

详细内容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那么,语文的基础性究竟体现在何处呢?首先,语文的基础性指的是它是我们学习、传播我们母语的媒介,也是一个人立身为人之根本;其次,指的是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长期性和语文知识的包容性。但在应试教育导引下的传统语文教学,却没有注重其基础性,而是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从而使语文学科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笔者依据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在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中,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笼罩上了浓浓的功利色彩,一切都是为了高考而教,为了高考而学,从而忽略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艺术魅力,陷入了一个“舍本求末”的怪圈中。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和学都围绕一套高考试卷展开,如高考文学常识,教师把文学常识梳理得很细;高考考字音字形,教师就只能在课上听写字词,从而形成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尴尬局面。一篇优美的文章,依据高考要求,拆开来讲析,拆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从而失了整篇文章的美感。在高考应试的要求下,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得到的是一些有效解题的方法以及枯燥字词,学生的成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这种教法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厌恶语文,越来越逃避语文,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借助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来引起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和喜爱,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语文对其以后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要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流利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广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甚至健全的人格都依靠语文学习来获得。
  
  二、注重关系,加强感情
  
  这里所说的不仅是指要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更主要的是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可以说,学生是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扎实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生动的授课方法,以获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关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的共鸣,才能为授课和交流提供感情基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字魅力,积极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教师应通过调动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来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只有这样,语文才可能成为最灵活、最有趣、最有吸引力的学科,语文老师也才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