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本论文结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改革者中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突破,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保证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理论 实践 改革 汽车构造
  
  1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更加注重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1]。《汽车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面向汽车工程、汽车运用、汽车营销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是汽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首要前提。为了能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教学内容改革
  
  2.1 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4],因此对《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汽车构造》课程后仍不能准确识别汽车各部分零部件,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分离等缺点。为了能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普遍重视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5-6]。
  2) 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对其监控的难度大 。
  3) 实践教学过程一般都历时较长,在教学形式上,由指导教师对实践内容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规定的实践任务,就无需教师进行指导。且有些实践类课程涉及的教师多,每名教师授课的学时数少,这样就造成了对教学质量监控的不全面、不客观[47-9]。
  4)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信息收集、管理和反馈机制,其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将理论教学的课堂引入实验室是教学改革的大胆创新,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程及教学改革方面,将根据《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在介绍汽车结构时,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将课堂引入实验室,将汽车的结构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重要零部件时,边讲解边拆装。通过《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加强现场教学,强化实践实训,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较大的提高,在介绍工作原理时将大量采用二维、三维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发动机及底盘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在教学内容上结合行业动态和地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在教学中,邀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学生开展技术讲座,行业动态讲座,增加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理解能力,了解目前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案,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将专业课程中的理实教学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并掌握现代汽车结构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