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体会(一)

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体会(一)

详细内容

作者:任奉欣刘丽华李霞王颖高洪波

关节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创技术,对膝关节损伤而言,膝关节镜技术因其应用范围广泛、破坏膝关节结构与功能程度小、诊断准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护理目前尚无固定模式,同时由于膝关节在人体的功能及此种微创手术本身的特点,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细的操作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康复护理。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监护及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术后关节镜护理
1.1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头平卧,禁饮、禁食6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敷料渗血情况,患肢抬高30,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充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足趾活动,有异常、疼痛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h内拔除。
1.2术后监护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加强术后监护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1.2.1预防术后并发症关节腔内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h内,少量关节内出血及渗出会自行吸收,量大时则会膝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切口血性渗出增多。处理方法:及时更换手术辅料,适当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汇报医师请医师处理。
1.2.2预防感染因膝关节局部血运差,抗感染力低。应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保持病室清洁,按时通风换气。
1.2.3术后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术后膝部为加压包扎,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术后必须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运动感觉情况,注意患肢的末梢血运及感觉状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2.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
2.1肌力训练
2.1.1膝关节术后如果不活动,4d左右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因此,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一般术后麻醉药消退后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踝关节及足趾各关节伸屈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肢体肿胀。方法:伸直患肢,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缩或伸直下肢后进一步适当用力把膝关节伸直等,3~5次/d,10~15min/次,逐渐增加至每4~6次/d,20~30min/次,训练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术后8~24h内,患肢有轻度疼痛,一般不需要镇痛剂,在观察和处理疼痛的同时,一定要弄清疼痛原因,不可盲目给予镇痛剂。个别病人对膝部加压包扎引起的不适也会诉说疼痛,对此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此外密切观察留置于关节内的导管的引流情况,保持畅通。
2.1.2术后第1天开始可做直腿抬高练习为早期下床创造条件。方法: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保持功能位,抬腿离床面开始时不超过45°,以后可逐渐增加抬高度数,可达90°,以不疲劳为宜。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时可请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