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在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一)

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在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关键词】 人工气道;精量输液器;气道湿化

临床上部分患者因治疗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人工气道后,人体呼吸道自身的湿化、加温作用明显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呼吸道干燥、分泌物黏稠结痂不易排出。因此对人工气道有效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基层医院使用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法过程繁琐、工作量大,而且不能满足气道湿化的生理要求,改进或寻找新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脑肿瘤、脑挫伤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在入院的第2~3天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痰培养和药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脱水利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等综合治疗。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51±17)岁,带管时间(指开始至拔管的天数)为(6.82±2.18)d。观察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52±20)岁,带管时间为(7.18±2.33)d。两组性别、年龄以及带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观察组 湿化液配方及配制方法:0.9%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U+糜蛋白酶8000 U+地塞米松10 mg,将以上各组分依次加入混匀备用;使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按一般静脉输液法接湿化液,排气后将去除针头的头皮针软管接插入气管套管内4~7 cm,使湿化液沿管壁流下,并用胶布妥善固定;再调整好速度(一般为每小时4~8 ml,可根据病室内温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及量随时调整滴注速度)持续滴注。

  (2)对照组 湿化液配方及配制方法:0.9%生理盐水100 ml+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5 mg,将以上各组分依次加入混匀备用;每1~2 h由护理人员用5 ml注射器抽吸2~4 ml湿化液,在吸气末沿气管套管内壁注入。进行定期间断的气道湿化。

  3.观察指标 ①血氧饱和度:指每小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②吸痰次数:指湿化过程中吸痰的总次数;③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④痰液黏稠Ⅲ度判断(按兰蕙兰[1]制定的标准):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⑤气道出血:指湿化不够或频繁抽吸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⑥肺部感染:听诊肺部有无痰鸣音、?音,观察痰的性质、颜色、量及体温变化,必要时做痰培养;⑦气道湿化工序:指气道湿化过程中调配及保持湿化的总工序。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检,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