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预防静脉营养中血糖异常的护理干预(一)

预防静脉营养中血糖异常的护理干预(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预防 静脉营养 血糖异常

静脉营养在现代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由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并发症的出现逐渐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我院自1995年开展静脉营养以来,对预防糖代谢并发症的发生实施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正确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蛋白质,临床上大都采用碘伏或碘酊消毒,而碘伏和碘酊会影响胰岛素的活性而导致胰岛素的不稳定性,因此,胰岛素瓶盖要用75%酒精消毒〔1〕;使用1ml注射器,精密吸取胰岛素,每次抽吸胰岛素后应立即放入冰箱,4℃低温保存,以免在常温下被破坏,导致失效;在静脉营养中加入维生素C、氯化钾2种药物后再加入胰岛素,这样会使输液器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有所减少,相对保持了胰岛素浓度的稳定性〔2〕。

  2 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静脉营养的输入要处于持续均匀状态,使机体有时间适应糖负荷的增加。输液速度控制在150~180ml/h以下,条件允许的话,使用滴注泵,这样血糖值不会有大的波动,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相对稳定,患者易于适应。在输液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的情况,倾听患者的主诉,勤观察,当液体不滴或滴速过快过慢时,要及时处理和调整。输其他抗生素可另开一路静脉通路。

  3 监测血糖和尿糖

刚开始时,每日查1次血糖,每6h查1次尿糖,待情况稳定后可酌情调整监测的频率。使用血糖仪时方法要正确,采血量要准确,当受检血流不足会导致错误地读出较低的血糖水平;当被采血的手指未洗净以至食物和果汁的残余物留在皮肤上会导致血糖监测计错误地显示为正常或高血糖水平。这些都直接影响临床上胰岛素的使用剂量〔3〕。对血糖仪要定时校正,及时更换电池,以免在监测血糖时造成误差。

4 高糖血症

大量输注葡萄糖液,有可能发生高血糖。这可能由于营养液输注太快,或患者葡萄糖耐受能力减退,如老年、儿童、败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常导致渗透性利尿并且诱发脱水,严重时会发生高渗性非酮性昏迷,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静脉营养,使用胰岛素注射,并改用低渗或等渗盐水输注。临床上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时,应先输注低浓度(10%左右)葡萄糖,缓慢提高葡萄糖浓度,增高血糖和血晶体渗透压。若患者有呼吸通气障碍,输入大量的葡萄糖液会使患者产生CO2过多,加重通气负担,因此,应尽量用脂肪乳剂代替部分葡萄糖供给热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