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2例(一)
详细内容
作者:徐丽萍 何中平 罗欣拉
【关键词】 苦参碱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我院2004年3~10月用苦参碱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2例,与茵栀黄注射治疗30例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2例,男 35例,女 7例。年龄8岁~65岁,平均36岁。其中乙型肝炎23例,戊型肝炎7例,乙戊重叠型肝炎8例,未定型4例。血清TBil 34.2umol/L~484.3umolL。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2~60岁,平均38岁。其中乙型肝炎17例,戊型肝炎8例,乙戊重叠型肝炎5例,血清TBil38.5umol/L~441.3umol/L。诊断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苦参碱注射液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以茵栀黄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1次/日,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症状消失,肝脏肿大复常,胆红素和转氨酶复常; 有效: 症状缓解,肝脏肿大缩小,胆红素和转氨酶下降; 无效; 未达上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