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立探析(一)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立探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深入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探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为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繁荣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 校园网络 文化体系 对策
  
  高等学校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引领着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潮流。深入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探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立的新途径、新办法,开拓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渠道,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是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力,打造具有大学文化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繁荣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环节。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产生于信息化高度发展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科技进步在新时代的突出成果,从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上来说,它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交互式为特点的广域性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经济、科技、教育、艺术等信息,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网络文化从一出现就在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以及推动人类对世界的改造上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长期的沉淀,自觉不自觉地会转化为人类的素质,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提高,[1]是信息时代的先进文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节下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与社会网络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亚文化 。由于校园网络文化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获取信息及时开放、自主方便等特点,实现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使之将会成为校园主流文化形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社会网络文化的一个内容,但又有别于社会网络文化,它是以校园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形态,以校园为聚合点的地域性文化,其内涵包括网络精神文化、网络内容文化、网络行为文化和网络制度文化。[2]网络精神文化是校园网络文化的核心,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精华显现;网络内容文化是由校园网络的功能、体现高校特色的网络产品所构成;网络行为文化是高校网络人在网络活动中长期形成的网络行为习惯和养成;网络制度文化是把精神文化与网络管理制度相结合,用制度规范着人们的网络行为,从制度上建立起生命个体在网络领域的价值观,由管理而生发的并真正确立起制度优先的教育原则。
  
  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的建立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现时代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体系是一种动态体系,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化先进性、教育广泛性、学术前沿性、服务社会性等几个方面,要围绕它的四个功能模块来建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框架,形成“形象数字化、学习网络化、交流虚拟化、教育交互化”的网络文化机制。[3]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体系的建立已经不仅仅只是数字化校园的再现,应该注重于文化品牌的建立。
  2.1 文化功能模块
  该功能模块是高校的大学文化名片,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集中展示的是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历史发展中所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如:学校概况、历史发展等,是校园网络精神文化的最突出的模块,集中体现了大学文化的精髓。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是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与地理、文化环境密切结合的产物。展现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特色,是在对新时期高校办学规律的探索和认知中的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诉求。[4]大学都有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历史及地域特色,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地域资源以及学校内部的文化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内涵,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积累。凝练大学精神,构建自己学校的大学文化,诠释大学精神中的文化价值,极力把大学精神及大学文化的内容融入在校园网络文化体系的点滴之中,并让它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办学信念。校园门户网站设计从背景色彩到内容板块的都凸显出一所高校的特有的大学精神,其中蕴含着的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特色。
  2.2 教育功能模块
  主要由教学系统和教育系统所组成。包括学校教学系统的教学资源模块和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建立的二级网站。要加大校园网络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充实和丰富网站内容,提高网络教育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效果,提升校园网络传播功能,吸引更多的师生到学校网站访问。以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综合教育网作为高校的办学特色。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提供多方位的教学内容。重点要开发那些有助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提高素质的共享性网络资源,如精品课程讲课视频、教学视频等充实网站内容,为学院网络提供丰富多样的、高品味的共享资源,特别是网络作品的原创性的供给服务,供学生网上学习和其他教师观摩。
  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将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到思想教育实践中。校园BBS是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一个重要平台,最集中地突出了文化个体的主体性。应该在校园网上开辟对话平台、师生论坛,如BBS或允许学生建立自己富有特色的个人网站及开设博客等,这是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又一舞台,学生可通过参与网络管理,制作、发表网络作品,培养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也体现了学生“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特色。论坛的内容应该涵括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各方面,即有思想教育的内容,更有专业学习的探讨。老师可在此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指导和思想引导。相关部门如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和团委等可分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党建、学生工作在线和团建等相关专题网站或网页,在网站上正面引导,公开答疑,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无线网络校园通讯服务工程,利用校园网和手机便捷传播信息的功能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2.3 科研功能模块
  这是高校能够为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能力展示平台,是一所高校提升台阶的窗口。在此模块中重点展示学校的科研实力,介绍科研机构和科研成果、实验室及研究基地、新开发的产品、学术动态、学术团队介绍等,增强社会对高校的了解,拓展产学研结合的渠道,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建立网络文化学科研究队伍,深入网站、网吧、网民,开展多方面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以引导和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并及时的把网络文化的研究成果提供给社会,促进社会网络文化健康发展。[5]
  2.4 服务功能模块
  服务功能由网络办公管理系统和通讯信息服务系统组成,主要涉及到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网络系统,包括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查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视频会议、远端访问等。可以为师生提供学生选课、查询成绩、学费缴纳、入学手续办理、教师排课、邮件服务、图书借阅查询、校内办公系统等。使校园内外教学、科研、办公、管理都具备网络环境,实现资源高度共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
  
  3 建立与校园网络文化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