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护理带教的因素分析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随着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发展及护理学科内容的日益更新,如何做好护理带教工作,提高带教质量,更好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出技术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护理工作者,已成为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的新课题。为了提高带教教师素质,确保护生实习质量,笔者总结了近三年来对护理带教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1影响因素分析
1.1带教老师方面
1.1.1授课能力差,临床护理教学方式陈旧临床带教中往往选择年龄大、护龄长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存在学历低,知识老化等缺陷,带教过程中只注重传授操作技能,疏于强化理论知识与整体护理模式教育,使学生只会机械操作,理论知识相对较差,不能满足护生的学习需要。
1.1.2带教职工态度不端正老师因护理工作量大,担心护生出差错,只让护生跑腿打杂,如:测生命体征、拔针、取药、打扫卫生,护生看的多,实践少,理论与实践脱节。也有部分老师只注重实践操作,缺乏护理关怀与健康教育技能的指导。
1.2实习生方面
1.2.1心理因素实习中,护生要面对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病人,往往难以适应临床运转节奏,理论和实践明显脱节,从而产生各种心理感受和行为意识上的矛盾,表现为既激动兴奋又紧张不安,且有极高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热情,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极易失误受挫。
1.2.2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在与病人沟通时存在拘谨、生硬、少言寡语情况,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经济情况、家庭条件、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病人,不会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从而造成与病人沟通难。
1.2.3重操作、重技能护理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机械性的打针、发药,而要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熟练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治工作,并应在操作中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部分学生只愿做打针、输液等技术性操作,轻视入院宣教、铺床、翻身、叩背等基础护理工作。
1.3病人方面护生初进临床,对环境、操作均不熟悉,表现出不自信的表情和行为,加之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使病人不愿接受护生的护理,特别是静脉输液等技术性较强的操作,有的病人甚至直接拒绝护生,给护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容易挫伤护生的主动性、积极性[1]。
2对策
2.1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护生的素质与带教老师的素质息息相关[2]。重视临床带教护士的培养,医院应采取理论考试、技术比武等形式,激励其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准,在思想、态度、言行、仪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提高带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