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工程观引领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高等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整合”课程模块、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会计师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大工程观;会计学;教学改革
一、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应体现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有利于克服传统会计教育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从总体上看,是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要改变当前高等会计教育的现状,必须引入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尽管会计职业与工程不完全相同,但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有利于促进高等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比如,大工程观强调将过去重视工程科学转变到更多地重视工程系统及其背景;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用“整合”或“集成”的思想去重构课程内容和结构。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要强调工程的整体性和实践性;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按这种教育理念强化高等会计教育,我国的会计教育就会重视会计实务界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诉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职业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会用“整合”或“集成”的思想去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培养的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今后会计工作的挑战。所以说,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克服我国传统会计教育的弊端。
(二)树立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有利于明确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本科会计学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学校以及同类型学校认识都不完全一致,有的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有的强调培养“会计师”,有的强调是培养“管理者”,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大工程观的角度来思考,是有助于认识和明确高等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因为大工程观强调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工程师,强调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具有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如果按照这种认识去分析和推断,高等会计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会计师,其培养的人才同样要求具有会计职业实践能力,要有多学科的背景以及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认识和推断是否成立,可以通过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高等会计教育情况来说明。近百年来,美国会计教育、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务一直位居世界前列。1989年,美国的八大会计公司曾联合发表了一份《对会计教育问题之观点:会计职业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的专题研究报告,对会计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从对能力要求而言,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包括三方面:一是交际能力,即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二是智慧能力,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人际关系能力,即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对知识结构而言,会计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一般知识、各类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会计、审计知识。
英国作为会计职业的起源地,其会计教育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尽管英国各个大学的会计教育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共同点都是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如佩斯利大学的本科会计教育,其整个会计教学过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学生课下还要利用充足的可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利用各种渠道阅读、查资料、做项目和写论文,学生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自学能力。
从美英两国会计教育的情况来看,尽管两国教育模式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意识到高等会计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技术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在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时,应当要求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宽厚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精神,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等会计教育要适应会计师执业的要求,显然这些教育思想也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所强调的,但是强调的侧重点和关注的具体问题不同。所以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对我们加强和促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十分有益。
二、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教学改革思想与原则
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应体现“明方向、理思路、调内容、重实践”的思想与原则。明方向,即明确高等会计教育培养方向是会计师。本科会计教育要重能力的培养,要使培养的对象具有各项专业能力及会计拓展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证券、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等专业工作。
理思路,即理清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更多地强调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特别是要体现整体化的思想。明确要建立多学科整合系统,要实行通识教育,培养的会计师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沟通技能和对社会问题的感知能力,以及基于伦理道德的是非判断能力,是宽厚理论体系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通才。 调内容,即围绕会计师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上要做到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扩大知识视野、注重能力培养。具体而言,可以参考中注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中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有关规定设计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