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抖七剑――谈谈我的课外语文训练(一)
详细内容
我们一线的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设计了许多教育方式。为促进素质教育教学的开展,要有课堂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尤其是以课外活课内,注意设计讲课及作业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确确实实让学生当了课堂主人。
下面列举我在教学一线的课外“七剑”,为今天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供几块引玉之砖!
1、修改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用电脑把要修改的学生的一稿作文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让在屏幕上参与作文的修改,然后讲评。再显示我指导后的修改稿。从选材到立意,从句式,到写作手法,从标题到题记,从开篇到收尾.可以逐一评说。优点缺点,一目了然。全体学生都得到动员,兴致勃勃,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想,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能力。
我指导60多篇学生作文刊登在语文天地网“中学生习作空间”、中国作文网。组织参加“中国孩子情感日记比赛”,唐欢茹同学获得优秀奖,并被收录《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一书。参加全国第六届“新世纪”征文陈朴同学获得三等奖。
2、编改剧本: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给了考生更大的表现空间。而小品剧更是为大家喜闻乐见。于是以课本为依托,先改编课本剧,再到生活中找素材深入挖掘。让学生从竞选导演演员开始。先让学生理解导演在演出中的作用,了解导演必须能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文章的思想意义。然后由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和主题的分析,优胜劣汰,选出导演。由导演根据演出需要,选择角色。最后再进行演出的排练。指导学生注意角色的性格特点来设计对话。
元旦晚会的小品《人蛇情未了》《邹忌讽齐王纳谏》(方言版)《新鸿门宴》《卖拐之后》等,大受同学欢迎,并整理成剧本。
3、山水“联”想:用学习对联来揣摩、体会、联想山水名胜。如联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穿过花世界,划破水去天”“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顷玉碧无瑕”等诗句。我从《风景名胜对联三千副》中精选200副。每天上课抄一副,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审美意识,又养成学生炼字炼意的良好习惯。还丰富了同学们的地理旅游知识。
教师在对联活动中还要帮学生理解对偶和对仗知识,以及对偶修辞手法的使用。还可穿插与对联有关的逸闻趣事。
4、串词成句以互无联系的词语经联想串联成一段有中心有意思的话。一般是让几个同学将各自选的词语(通常是选八个词,至少用其中六个来串)写在小纸条上,再汇总到一起。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来串词成句。如“无以伦比”“猫妖”“薰衣草”“雪地”“杀气”“耳朵”“重生”“豁达”“垂钓”。以此为例,来看两则联想短文:
(1)美人鱼捧着薰衣草,拿着刚炸好的猫耳朵,准备去听周杰伦的“无与伦比”演唱会。了;路过雪地时,碰见了正在垂钓的猫妖。猫妖看见了美人鱼的尾巴。就杀气腾腾地挡在她面前。美人鱼吓得转身就想跑,一下子把“猫耳朵”掉在地上。猫妖猛地看到自己同类的耳朵都被炸了。吓得他一溜烟就跑了,一边跑还一边庆幸自己的劫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