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要注意三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数学活动;生活化;趣味化;实用化
【论文摘要】本文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为基本出发点,提出在数学活动中要注意三个化,使每位小朋友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事物形状、数量及其关系等感性经验,形成一些初级的概念,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Abstract】In this paper, “kindergarten guidelines for”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made in math activities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three so that each child a valuabl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receive some rudimentary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help young children aess to things shape, number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 formation of some of the initial concept for children in math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math activities ;Of life;Interesting;Practical
《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幼儿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每位小朋友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事物形状、数量及其关系等感性经验,形成一些初级的概念,使他们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锻炼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认为首先要关注幼儿的数学活动,要从幼儿的角度研究如何感兴趣、会学。以往的数学活动,老师灌输的多,由此,造成幼儿在数学中只是模仿老师的做法,而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的幼儿对所学所教缺乏兴趣、怕学;有的幼儿思维的度都不够,不能粗浅的认识问题,更谈不上有所创新。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让幼儿动起来,积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要让小朋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探索、实践的过程,使幼儿的思维能力、交往能力、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发展。
要开展好幼儿数学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活动要生活化
幼儿的数学活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幼儿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小朋友有好奇、好问的特点。对某一件事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有信心,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新纲要的试行,一个方面就是要使数学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因此要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幼儿经常接触到的、比较真实的情境,使幼儿感觉数学知识的存在,而不再远离数学。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活动的教材,设置问题情境,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这一活动时,老师把学习的内容进行综合,渗透在日常的体育游戏中,既锻炼幼儿的身体,又帮助数学学习的内容,给每一位幼儿准备1个呼啦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什么?”小朋友回答:“有许多呼啦圈”。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呼啦圈,小朋友拿了呼啦圈后,再提问小朋友:“这里的呼啦圈呢?”小朋友回答:“没有了”。老师提问:“这里呼啦圈到哪里去了?”,小朋友回答:“我们拿了。”你们每人拿几个?“小朋友用手势表示1个,嘴里同时说出1个呼啦圈。”经过老师适时引导,小朋友就知道了,好多呼啦圈放在一起,就是许多呼啦圈,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用数字代表是1,再通过用其它物品的练习,小朋友就认识了“1和许多”。在数学活动中,只要把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幼儿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
2.数学活动要趣味化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幼儿的学习状态:首先,是使幼儿有自信、积极的参与活动。其次,是改变幼儿的活动方式、态度,把幼儿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注重幼儿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和阻碍,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让幼儿依靠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感受知识获取的全过程,探索蕴含的数学知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