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一)
详细内容
别林斯基说过一段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而传诵不衰。于永正老师七十高龄,朗读《月光曲》的兄妹对话,赢得数千观众的一片掌声。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因为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悟把握。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不乏理性的分析和知识的渗透,恰恰缺少激情的诵读。所谓诵读,首先应是有感情地朗读,再是进行背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有感情地背诵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渴望诵读而又不具备诵读能力的一族。学生朗读课文难,有感情朗读课文更难,而诵读课文则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儿童阅读不能与成人等同,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情感还处于朦胧状态,但他们易被感染,教师以自己饱满热烈的诵读很快就能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朗读,然后师生共同入情诵读,让课堂出现“忘我”的境界。良好的语感,善感的心灵,美好的品质在诵读中渐渐积聚、凝练、升华。以语言为介、以情感为媒,在浓浓的诵读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一、适当取材能激发阅读兴趣
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开放性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要这样来理解。开放性阅读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特别是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