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审计论文>由内部审计的定义重述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一)

由内部审计的定义重述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其职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就我国目前的环境和我国内部审计的特点来看,监督检查职能、鉴证评价职能、控制职能、风险预警职能和咨询服务职能应该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关键词: 定义;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以西方内部审计为例,现代内部审计产生的初期,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经营层次的增多,企业管理当局更加关心分支机构编写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查错揭弊的合理性财务审计。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此时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评,并逐步开展经营审计。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社区关系紧张、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恶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他们认识到,只有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保障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又积极开展了社会责任审计,于是内部审计开始对从经营决策到经营结果和效果的全过程开展审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服务。

  一、由内部审计的定义看内部审计的职能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1]按照此定义,现代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两项基本职能基础上的:一是内部审计要识别企业所面对的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关联交易、合资以及合伙风险,企业重组、包括合并和购置风险,新业务、产品和系统的风险,适应汇率变化或现金流量变化的能力、信息系统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等。二是内部审计要评价管理部门为减少风险而设置的控制是否适当、有效,最终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

  我国审计署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5月1日实施)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2]所以内部审计应该独立监督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活动,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促进单位加强管理,帮助其实现经济目标。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年6月1日起施行)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3]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本质上是一种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监督和评价对象是本单位的经营活动,以及为了保证相关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由上述三个定义可以总结出,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

  (一)内部审计的防护性职能,即自我监控功能。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和经济活动,评价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管理的效益性,通过了解和测试组织为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而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及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及时发现那些不利于本单位目标实现的问题和因素,如法律遵循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控制活动上的漏洞,业务活动的不经济,提供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贪污、盗窃、铺张浪费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制止和纠正,从而起到自我监控的防护性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建设性职能,即自我促进和完善功能。

  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仅仅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应利用熟悉本单位情况的优势,定期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控,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控系统。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发现阻碍本单位目标实现的问题和因素,还要对那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其在单位中得到发扬和推广,在评价被审计事项时,要注意寻求其可改进的方面,起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的作用。

  实践中,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法律规范,不同的组织结构,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会有所差别,下面就我国环境和内部审计的特点,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做出定位研究。

  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职能是受审计对象制约的,是内部审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人们对内部审计在客观上的作用的一种抽象认识。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履行下列职责:①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下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③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④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⑤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⑥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⑦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4]因此,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内部审计的职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检查经济活动,监督责任履行。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指以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各项计划、预算等为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以衡量和确定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有效性,并通过检查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贪污浪费等现象督促企业维护财经法纪,落实和有效执行各项制度和计划,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查处,促进组织加强管理,实现组织经营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