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审计论文>医院管理效益审计调查与思考(一)

医院管理效益审计调查与思考(一)

详细内容

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肩负着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重任。医院的服务水平、执行政策、自身发展情况如何,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密切联系。当前,多数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很高,以药养医是药品费用上涨的根源,加之虚定价、高回扣的推波助澜,使得药品费用居高不下。“医药贵、看病难”也就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因此,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减轻患者负担是医院最终发展方向。今年初,在市级卫生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和卫生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对我市某家国有医院的管理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一、审计立项  1、重要性。着眼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加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机构的内部审计监督,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实效性。通过审计调查,反映医院在财务管理、医疗收费以及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带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进行综合剖析,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医院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改善就医环境,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3、可行性。医院内部管理较为健全有效,所有会计信息均实现了电算化管理。医院按照审计组要求,向审计组提供了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文件及其他证明材料,并承诺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审计实施情况  我们围绕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院方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目标,重点对药品价格管理情况、医院自身加价和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审计,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是否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度,物价部门药品价格定价是否合理。同时,选择医院采购数量和进销差价相对较大的药品样本,分别对其生产、经销、零售各环节的加价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对比分析选样药品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加价差额及加价幅度,对加价较大的重点环节,分析解剖其加价差额的构成、药品生产至零售环节价格的背离程度,从定价机制、购销体制、采购制度等各方面分析造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采取分析复核法和符合性测试等方法,对医院的各项收入、支出、基金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审查财务数据与审查门诊、住院收费台帐、药品台帐相结合,全面掌握医院财务收支及医疗收费情况。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审计结果表明,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通过审计我们仍然发现了一些不良情况:  (一)以药补医,低价药难进医院。目前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44%,财政拨款等收入占2.4%,在财政补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药品销售收入自然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多开药、开贵药实际上也就成了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特殊经营机制与补偿机制的直接后果。据调查分析一种药品如果出厂价为1元至2元,售价10元就很正常,但生产企业通常只有10%毛利,医院最少要得20%左右利润,这是国家允许的部分,其余6元至7元的利润都被流通领域“吃掉了”。一般医药产品若不通过招标进医院,通常要经过以下环节:生产企业——一些买断总经销的大型批发企业——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消费者。当药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里时,药品价格已经严重地背离了其价值。  (二)部门越权定价,存在乱收费现象。据审计,从2000年至2004年,市卫生局给该医院下达收费文件11份,收费项目347个,审计抽查其中45个收费项目,总收费金额414.68万元;审计抽查2005年住院收费情况,发现一是无依据收取温馨病房陪护费、医护人员手套费、骨科清洁备皮等31.9万元;二是10个项目超标准收费48.81万元;三是抽查2005年20位住院病人,其中5位病人住院期间存在重复收费的问题。  (三)挤列成本,超范围支出。主要是该医院2005年支付三个单位协作费、协办费137.33万元;支付医院职工家庭有线电视视听费9.74万元;支付产科业务提成款28.19万元。  (四)收受药品回扣,支付非公益性捐赠、赞助支出。2005年该医院收医药公司药品赞助费399900元列“其他收入”;支付13个部门单位赞助费、协办费1198750元列“其他支出”。  (五)往来款结算不及时,挂账金额巨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至2005年,该院“应收医疗款”分别为2210.8万元、3371.26万元和3412.96万元,2004、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2.5%和1.24%;“其他应收款”三年分别为2250.74万元、2401.93万元和3543.13万元。两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四、分析问题原因及审计建议  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有多种,有现行体制、机制的因素,也有主观和客观原因,就审计情况,结合目前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作以下分析:  一是政府部门越权定价,导致医院违规收费,加重患者负担。一方面表现为有关部门违反规定制定收费项目;另一方面是在招标环节中,部分药品招标价格过高,药品价格浮动空间过大。近年来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先后 17次出台降价措施,已经降低了1100多种药品的零售价格。连续多次的降价以及全面推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使药品市场价格总水平已连续 4年出现负增长。但从调查药品供应情况看,少数药品同期市场零售价低于中标价(政府定价),如医院常用药5%250ML葡萄糖注射液,2004年和2005年中标价(医院进价)为1.7元/瓶,而同期市场零售为1.5元/瓶;9%250ML氯化纳注射液,2004年和2005年中标价(医院进价)为1.7元/瓶,而同期市场零售为1.5元/瓶,中标价(医院进价)均高于同期市场零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