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我国农户经营“小、散、弱”问题的有效途径。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高层次、实体化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民进行合作知识培训,加大合作典型示范和政府扶持。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服务、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上有许多优势性,是我国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新阶段各级党政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广西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特点
据调查,截至2007年底,南宁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2个(不含用水者协会),其中横县29个,宾阳县37个,武鸣县21个,隆安县9个,马山县10个,上林县6个,西乡塘区13个,江南区8个,邕宁区15个,良庆区5个,青秀区9个,兴宁区8个。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合作组织130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共5.11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4.4%,会员发展到10.14万人,带动农户31.37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27.22%。2006年,会员增收总额达到12981万元,人均1280元,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增收幅度比一般农户普遍高出20%-50%。目前,南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三个特点:
(一)发展类型多样。这些合作组织,有的由种养殖大户(能手)牵头组建,有的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有的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组建,还有的以基层农技部门、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引导农民兴办或者联合兴办。全市17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能人带动型74个,村委组织型36个,企业带动型18个,其他类型44个。
(二)发展层次提高。目前南宁市各县围绕当地支柱产业或经济效益高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兴办经济实体、以公司带农户连市场为主要形式、开展技农贸配套服务的合作组织增多,特别是近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他们起点高,采用“协会、公司、基地”运作方式,与农户和市场联系密切,经济效益明显,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高层次发展。
(三)服务范围扩大。全市合作组织经营领域已从传统的产中逐步发展到产前、产后,产业范围从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逐步拓展到畜牧、水产和粮食作物,经营内容由单纯的技术服务逐步发展到物资供应、产品加工、贸易销售等。全市17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以种养、销售服务为主的有133个,占77.3%;以加工服务为主的有8个,占4.6%;以种养、加工销售一体服务为主的有22个,占12.8%。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明显
(一)加快了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如宾阳黎塘莲藕协会全力打造“荷塘月”莲藕特色品牌,使黎塘镇莲藕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0.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8万亩,而会员在宾阳县乡镇不同区域种植的面积则达到了8万亩,辐射带动藕农1万多户,莲藕年上市量平均在6000万公斤左右,市场成交额达8000万元。横县花茶协会拥有110家花茶加工企业单位会员,肩负着全县茉莉花收购、花茶加工的重任。花茶协会成立几年来,花价平稳,花农得益,全县30多万花农脱贫致富,花农每年直接收入3亿多元。茉莉花茶形成了横县独特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多亩,茉莉花的产量和花茶的加工量均达到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荣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并已形成基地、市场、加工、管理“四位一体”良性循环的茉莉花产业格局。
(二)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不能干、不好干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较强的集聚土地、资金、劳动力资源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能力。如横县大地种植业合作社,它是一家以农业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社员256户,农业专业技术员21人,有桑园520亩、香蕉基地120亩、蔬菜种子基地36亩,带动周边农户开发种植蘑菇762000平方米,发展桑园12100亩、木瓜300亩。目前由合作社策划开发的“横县农业生态游乐园”已经过该县发改局立项备案,并获项目所在地大良村委16队村民同意以土地人社,作为股份参加合作社分成。入股的农户有76户,涉及农民276人,入股旱地520亩,水田312亩,建设设计项目13个。
(三)促进了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和技物结合服务,使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实用技术得到迅速有效地传播,成为引进、推广农业技术和成果的一个有效载体。如那马镇昌盛无公害蔬菜经济协会以南宁市蔬菜研究所和市植保站为技术依托,以“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500亩,基地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从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上统一开展服务和培训,通过预付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给农户,全年发展蔬菜订单生产面积共11276亩,实现会员农户年人均增收达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镇平均水平高370元。宾阳黎塘莲藕协会从武汉水生研究所引进大批优质藕种示范种植和推广,在基地内试种获得成功,3年内就完成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工作;协会还组织会员到外地观摩学习,广开眼界,或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藕水平,莲藕的亩产量也由原来的(本地藕)1000公斤增加到2500―3500公斤(新品种)。
(四)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生产与市场、农户与企业的重要桥梁。横县桂华蚕茧协会是在蚕茧市场疲软、当地桑蚕种养很不稳定的情况下由龙头企业桂华茧丝绸有限公司牵办的合作组织,该协会以公开承诺保价收购制度――“保证鲜茧的收购价格不低于9元/kg,当蚕茧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实行按质论价,当蚕茧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公司按照保价全额收购订单户的鲜茧”,与养殖户签订单,把分散的农户、分散的科技增长要素、分散的生产资料聚集整合起来,通过代购代销,向广大会员推广桑蚕新品种、新技术,解决了产品分散供给与市场集中需求的矛盾,为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搭建了平台。从2004年起,公司一共和农户签订了2万份订单,既保障了企业优质蚕茧的长期稳定供应,又为广大蚕农化解了风险,促成了横县云表镇桑蚕产业由小生产通向大市场,成为全国桑蚕第一镇。
(五)提高了农户和企业的收益。广西黑五类集团南方米粉有限责任公司与横县莫大村专用粮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粮食专业化生产,联合建设南方米粉专用粮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328亩,参与专业合作社产销协议签订的种植户达到3099户(份),协议确定大米收购价格按当地市场行情随行就市,并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专用粮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基地与龙头市场的链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不仅为南方米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优质米粉提供优质、安全的粮源保证,也使粮农从每亩粮食种植上多增收100多元,真正实现了农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