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研究述评(一)
详细内容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研究渐成热点。通过对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问题研究概况及其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综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三个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历史,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3年在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李长春同志强调指出:“要加强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渐成显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概况和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的若干思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概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90年代中期以后,渐成关注的热点。从1997年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更掀起热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问题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研究还没有系统的专着出现,其研究成果一般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居多,部分散见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论着中。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1997年以来,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文章共有28篇,其中1997年至1998年2篇,1999年至2001年4篇,2002年至2006年22篇。标题中直接含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字样的文章有11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按照切入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从毛泽东思想形成机理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如郑德荣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施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初探――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机理分析》等。二是结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如李恩波的《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特点》,余曙光的《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冯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之比较研究――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等。三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历史进程的研究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如王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及启示》,张焕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曾德祥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研究》,黄友牛的《“三个十三年”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包心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贾玉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规律问题》,吴静波、程斌的《“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张晓明的硕士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规律性研究》等。四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如谭献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色》等。
还有些学者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及其指导思想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成果形成的规律的过程中,也间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如汪青松的《两次伟大革命与两次历史性飞跃――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历史形成的内在规律》,杨明清的《关于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轨迹及共同规律》,李白宏的《中国共产党两次历史性飞跃之比较与研究》,宋朝光的《浅论中国共产党规律》,范明的《“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旗帜――兼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的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有的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谭献民分析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民族传统文化陶铸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和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文化原因,就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关系。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利用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来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斗争中摆脱传统文化理念束缚,用否定之否定的方式来使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与时俱进的客观规律。施涛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机理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由儒学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行程,文化遗传的自然机制使某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特质得以保存,文化的变异是文化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逐步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多数学者通过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
有学者从三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刘景风认为,马克思主义自传人中国以来。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战胜形形色色的敌人克服重重困难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在斗争和挫折中前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战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规律。
有的学者从四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郑德荣紧紧围绕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渊源、科学涵义、体系结构和特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规律性问题是: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去认识马列主义的属性和基本特征,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掌握精神实质;第二,正确认识中国特殊国情,充分了解社会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第三,尊重群众实践,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集中集体智慧;第四,具有革命家的胆略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冯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比较分析,指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决定两者有着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理论特色,但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又有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的共同的东西: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都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并且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黄永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归结为五点。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斗争和切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挫折和失误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齐头并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个规律。贾玉珍也从时代课题、客观依据、实践基础、民族特色和理论品格五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这就是:正确对待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科学分析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色;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
吴静波、程斌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有十点,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要经历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考验和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要立足于中国实际这个共同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共同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以理论创新作为根本手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都会产生体系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和卓越贡献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历史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中国化都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文化不断得到弘扬、生命力日益增强的过程,这十条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规律。张晓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写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是在其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人们主观上从外部强加的,它的逻辑上的规律性结论完全来自它本身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的内涵是丰富而全面的,它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十个规律性:与时俱进、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先进性、科学性、集体性、全面性、创新性、开放性,这十个规律性既独立存在并发挥作用,同时又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的重要内容。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也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多数学者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时都论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实际;第二,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三,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性,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挫折中不断前进,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