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术后冲洗换药78 例临床观察(一)

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术后冲洗换药78 例临床观察(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糜蛋白酶


高位脓肿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易引流不畅、组织水肿、感染致愈合不良,故换药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2004年3月至今,采用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溶于生理盐水冲洗深部伤口,临床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 例患者中男61例,女17 例,年龄16~72 岁,病程5 d~24年。高位脓肿43 例,高位复杂性肛瘘35 例。脓肿或瘘管位于坐骨直肠间隙42 例,肛管后、前深间隙26 例,直肠后间隙17 例,骨盆直肠间隙11 例,直肠黏膜下间隙2 例。

1.2 方法

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3~5 d,常规止血、止痛。控便1 d,第2天开始,截石位换药,缓慢拔出脓腔、瘘道及肛管内填塞的凡士林油纱,臀下垫弯盘,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针8~16万U加入0.9%氯化钠500 mL中溶解。用20 mL注射器抽吸此溶液,去掉针头,配上冲洗管冲洗腔道,肛管内伸入喇叭状肛镜冲洗,内口挂线处轻轻拉动橡皮筋,反复多次冲洗至流出清亮液体为止,连续冲洗1~2周。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腔道创面未掉的残渣结痂,碘伏消毒,用拧至不滴水的盐水纱条疏松填塞腔道作引流或对口引流,中后期分泌物少时换用紫草油纱条,注意防止桥型愈合,直至创面痊愈。

2 结 果

参照《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78 例患者经上述方法冲洗换药,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均一次愈合,未见复发。

3 讨 论

现代医学表明,肛周脓肿、肛瘘创面以Ⅱ期愈合的方式修复,分为三个阶段:炎性期、纤维增殖期、上皮覆盖期。炎性期实际上是机体抵抗创伤的一种防御反应。组织因手术损伤后,释放出组胺、激肽、血清素及前列腺素等炎性因子引起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炎性期后,创面产生以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为主的肉芽组织,逐步填满创面。最后进入上皮覆盖期,即通过创缘表皮细胞增生并向伤口内迁移,直至完全覆盖创面愈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