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三个转变 着力推进名校建设(一)
详细内容
【摘要】烟台永铭中学构建“一二三”工作思路,即坚持以“人文永铭”建设为核心,做到保证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保证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由制度型向文化型转变,课堂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育人目标由整体升学型向个体发展型转变。
【关键词】人文;转变;名校;建设
烟台永铭中学是由台湾鸿海集团郭台铭总裁捐资3000万元,莱山区政府配套6000万元兴建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初级中学,占地113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学校以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初中教育窗口学校为目标,实践“健康和谐、快乐高效、人文至善”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永铭教育品牌。
经过近6年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办学条件和学校管理的日臻完善,学校的社会信任度、美誉度日渐提高,稳步进入了名牌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学校建立健全“一二三”工作思路,即坚持以“人文永铭”建设为核心,做到保证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保证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由制度型向文化型转变,课堂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育人目标由整体升学型向个体发展型转变。加快推进名校建设,全力实现“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
1.以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学校管理由制度型向文化型转变
1.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永铭风采的教师队伍。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积淀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展示在社会面前的整体形象。我们以“明道修德、好学上进、真诚奉献、和谐发展”的永铭精神为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健康向上的永铭文化,挖掘教师潜力,凝聚教师战斗力,形成教师竞争力,努力打造具有拼博、奉献、争先、协作意识的教师队伍。
1.2 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价导向机制。逐步深入开展同级部同专业一体化考核工作,实施教学小团队捆绑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增强级部、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团队内部团结协作意识,着力建设合作共进、拼博创新的教学团队。
1.3 健全表彰奖惩保障机制。为进一步营造团结协作氛围,学校在期末总结表彰及各类评优树先工作中,对成绩突出的级部、教研组、备课组,进行重点表彰,让教职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团队的整体评价,以此增强教师责任感。
2.以高效课堂建设为切入点,促进课堂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
学校成为品牌学校的关键在于:家长对教师的信赖度、社会对学校的美誉度、学校在系统内的知名度。其中提高信赖度、美誉度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学校知名度要靠特色办学。
2.1 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力量。一是深化“三课”――同课异构课、课例研究课、专题整改课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备课组、教研组的协作共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尝试校际间的同课异构。二是组织弱势学科外出学习,拓宽视野,提升教育理念。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年轻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2.2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打造精英团队,带动全员发展。实施以“打造精英团队,带动全员发展”为宗旨的名师工程,校内选拔骨干教师15名,从四方面进行培养、管理和使用。一是专家引领。积极协调市、区两级教研部门,定期开展专家听评课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开展专题研究、研讨和学科教学诊断,强化以学科教学实践为指向的培养培训,提升骨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抓好异地经验本土化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安排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学习考察,开阔教师的视野,并结合学校实际分析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和实践跟踪,定期进行总结反思,用外地经验来解决本地问题。三是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学术环境。发挥教师成长论坛、《教科研新声》、《朝闻暮思录》等学校内部载体的作用,鼓励教师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形成书面材料,进行总结交流评比。加强教学与科研同行,抓好以教师个体为主体的自主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课例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教研三个层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四是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明确骨干教师的目标、职责和任务。开展骨干教师树标,全员达标活动,通过比、学、查、改等环节,让骨干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