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一)
详细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必将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带来冲击和影响:一方面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契机,甚至可以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甚至可以说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所以,学校应从战略的高度重新思考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办学的实力和品位。但在学校文化建设问题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孤立、片面静止地看待学校文化建设,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认为学校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靠校长的观念、人格和能力管理学校的阶段;靠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机制管理学校的阶段;靠学校文化管理学校的阶段”三阶段。有些人误将陈玉琨教授的学校发展三阶段论认为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三阶段,将学校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第一阶段建设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的行为文化,第三阶段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第四阶段才来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将学校文化内容孤立、割裂开来,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分阶段的建设,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都在各自的内部形成了自己的系统,这些不同的子系统又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系统,因此有的人将学校文化建设仅仅着眼于“学校”,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是封闭的,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外部孤立起来,缺乏将学校文化建设向学校外部资源“借力”的战略眼光,使学校文化建设狭隘化,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生活,缺乏活力。
学校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4个层面构成。学校文化建设的4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学校建设的这4个方面的内容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只有不同阶段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时要特别注重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而课程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引进和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校外资源的引进。学校文化建设虽然是相对稳定的、持久的,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逐步多元化,各种信息和思想涌进学校,使学校文化建设处于不断的选择、生成、转化和更新之中,需要我们用一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意识来看待和建设学校文化。
二、强调学校文化的创新,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批判和继承
学校文化总是产生于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时必须尊重历史,根植于历史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一所学校,不管历史长短,一路走过的历程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一笔不可再生的资源。
在学校建设的实践中,有的学校领导调到一所新的学校任职,在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无视原来学校已有的学校文化,自己另起炉灶,结果使学校原有的一些积极的文化受到削弱,造成了学校文化建设资源的浪费,也使自己的学校文化建设蓝图实施缺乏基础。反过来有的校长却只是盲目地继承,有时也会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阻碍,甚至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问题。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学校校长的个人素质在学校的管理中会逐渐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但校长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当他身上的缺点也成为这所学校的文化的时候,这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下一任校长接手时,如果不加批判地继承则将给学校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