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以它山之石 攻取德育之玉(一)

以它山之石 攻取德育之玉(一)

详细内容

摘要:每谈起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总感叹当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艰难;每说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面露怯色,学生的感受反映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语文 作文 德育教育
  
  每谈起学生的教育问题,教师总感叹当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艰难;每说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面露怯色,学生的感受反映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总之,老师教育学生难,学生写作文难,而身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我一直被这两个难题困扰着。
  探究学生怕作文的原因,一方面,多年来八股文似的作文模式已使作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就得这样写”;另一方面,铺天盖地而来的高考满分作文、新概念作文,又让学生耳目一新,神往于创新的文章。学生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又陷入旧作文模式不能自拔,对旧式作文不屑一顾,又觉得新式作文高不可攀。学生处于新旧作文样式中间,茫然不知所措,想抛弃定式思维的枷锁,加入创新的行列,可又不知从何着手,于是造成学生怕作文。
  同学们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交上来的作文当然多是些应付之作,或抄袭杜撰,或生编硬造,或无病呻吟,或千篇一律。如何帮助学生从模子里跳出来,让学生的作文有话说,说心里话,写出个性,写出精彩,写随笔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既可积累生活体验,课外练笔,提高写作能力,老师又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一举两得。并且它不似作文那般正式,学生写起来不会有压力。然而想法好,但做起来难,让高中生在日记中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谈何容易!这也难怪,高中生怎能像小孩子那样童言无忌,直露胸臆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的思想言论;再者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消除学生后顾之忧,号召大家用随笔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和心路历程。
  万事俱备,接下来便是收获了。在同学们尽管还很稚嫩的随笔中,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可爱:那里有老师的画像,诙谐善意的描写中流露着对老师的爱和理解;有精彩的比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有春花秋月,有夏鱼冬虫;有对人生的深沉思索;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当然也有些给老师的悄悄话……小小随笔,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小小随笔,折射出学生内心大世界。学生的信任与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