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转型时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社会转型给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巨大变化,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提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引导和针对性作用。因此,要切实抓好社会转型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荣辱观价值观社会转型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结构进入了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将实现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社会利益群体逐步分化,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进步,同时又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尤其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冲击。正值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胡锦涛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转型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特点?
90年代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价值观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大学生个体本位的观念日趋浓厚,价值目标的追求由理想变为现实,价值实现途径逐渐转向个人自我选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主体由社会主体向个人主体转移,自我意识增强。社会本位或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唤醒并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和实现的关注,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虽然都能认识到社会、集体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展现和个性的张扬;更强调集体、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严重失衡,形成了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的极端个人主义。?
(二)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变。在过去以集体本位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中,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是被广泛认同的,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表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身处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同时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影响,当代大学生由注重精神转向注重现实生活,价值判断明显带有功利色彩,理想信念正在削弱,而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但由于受社会上“趋利现象”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重利轻义、舍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三)价值实现的途径趋向个人自我选择。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受以社会为本体的价值观影响,人们选择实现价值的途径往往只是借助社会,借助集体来进行,根本谈不上个人的价值选择。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比较强调自我实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崇尚个性、自信、自省,既注重社会发展趋势,又注重个人人生感受,欣赏物质前提下的精神要求,推崇进取、竞争及个人奋斗,在实现价值的途径上相信自己的选择,对社会的需求不是被动的接受,听天由命,而是合理的进行选择。社会需求符合自己的愿望就可以接受,否则就放弃,在价值实现上更相信自我控制及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