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一)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教学方法的落后代写论文是导致高师教育学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把自学指导、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现代媒体辅助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融为一体,对高师教育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问题与现状
  
  目前在师范院校中,为师范生开设的教育学的教学状况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该课程的教学没有在师范性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笔者曾对我校历届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大量毕业生把教育理论束之高阁,在工作岗位上没能很好地应用所学过的教育学知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师范院校的教育理论的教学内容不能贴近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外,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教师讲的多,学生讨论少;课堂讲的多,课外活动少;结论下的多,学生思考少;理论讲的多,学生实践少。教学手段单一,缺少读书指导,机械灌输,造成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教育学的学习存在两种偏见:一是认为学习教育学没什么用处,学不学以后照样能教好课;二是认为教育学大都是条条框框,内容枯燥,产生了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育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该课程在整个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改革与实践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1〕。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育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性的改革。
  
  (一)加强师生合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活动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设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21世纪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教学、开放的教学和合作的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教学就很难取得好的结果。要消除学生对教育学的认识偏差,克服心理障碍,可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请一些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现身说法,来校讲课,讲清这门学科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从正反两个方面使学生真正认识学好教育学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了以下的做法:
  1.采用问题教学,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教学即“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进行教学”。实际问题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教改实践。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启发,互相学习。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以质疑的批判精神探究问题,审视教材内容和改革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勇于突破权威、经验和常规,树立起“爱吾师,更爱真理”的科学精神。
  2.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案例教学大致可分为案例介绍、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过程分析等步骤。它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在于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当从各种教育文献以及中小学教育实际中搜集大量的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一般在案例后面要附一份研究问题表,这些问题是解开案例所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讲授有关知识过程中,先把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预习并准备发言提纲;学生要想回答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充分准备,积极思维,由此也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后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使学生在全班讨论前都有机会讨论案例问题。小组讨论后进入汇报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批判地检查自己所发表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自学指导
  对于一些较容易的内容如“课外活动”、“德育”等,我先列几个思考提纲,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再作简明扼要的点拨归纳。对于那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如“课程”、“教学原则”等,我采取让学生先看书自学或讨论,然后进行问答式引导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后抓住问题的关键,重点进行剖析,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指导,一是要指导学生选择好的著作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二是要做好读书笔记,对阅读所得进行分析、综合,把书中的精华与自己的经验、见解加以比较、融合,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三是读书要有批判精神,要带着问题读书。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做,使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方法。
  4.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仅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老师的一张嘴”的传统落后手段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努力把抽象的原理和空洞的理论变成可视可感的形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视频影像等融为一体,这样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电视、录像和光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习的效果。
  5.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适度的考核与评价可以引导、调节和控制学生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工作成效,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以确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2〕。考核和评价要作到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平时注重考查,主要采用日常观察、课堂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等方式进行。课程结束后,采用笔试、口试或闭卷、开卷等方式,把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