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浅谈中医的辨证施护(一)

浅谈中医的辨证施护(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与中医诊断和治疗一样,首先从整体出发,中医的整体观念是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的。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的,人与自然界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气候变化超过人的适应能力或人的适应能力下降,人就会生病或病情加重。

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不同的性质,有时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不同的性质,有时疾病在同一阶段证型相同,症状有异,有时证型不同,但症状相似,护理应当随证而异且与治疗紧密衔接。因此,中医护理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八纲辨证为基础,准确采集病史,详细了解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围绕病情变化,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护。

1 精神及情志护理

在中医护理中精神护理是治疗和护理的核心,由于患病之后,病人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增加了痛苦,因此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安心治疗和休养,以便早日康复。《内经》中早已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以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说法,说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防治疾病的首要条件。情志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引发多种疾病,七情五志刺激人体时可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做好情志精神的心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尽可能使患者心身愉快,使心情处于最佳状态,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情志进行调节,进行开导性精神护理,解除病人的负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使之病人精神安定,有利康复。特别对危、急、重病人或难治之证,一旦发现病人精神反常,更应及时进行耐心的解释,反复的开导,热情的鼓励,帮助病人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1)要做到“怡情放怀、可愈此病”。帮助病人克服和消除急躁、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防止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以免加重病情。(2)要做到实事求是,说明治疗的易难。既要帮助病人克服悲观失望痛苦心情,也要注意切合实际的向病人宣传解释,应说明治疗上的易难,克服病人的急躁心情。(3)应做好病人亲属的工作,使其密切配合,对探视或陪伴病人的亲属要热情,让他们了解医院正在为病人进行认真负责的治疗,取得他们的信任,帮助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对治疗有益。

2 生活起居护理

首先要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特别要注意适其寒温和动静结合。防止冷风直接吹拂病人,随着气候的变化,要及时使用降温和取暖设备,在动静结合方面急性病患者原则上以静为主、多休息,慢性病患者则应以动为主,以劳而不倦为度,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通畅血脉,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