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 例暴露后狂犬病预防流行病学调查(一)
详细内容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病,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旦感染上狂犬病病毒,病死率为百分之百,预防狂犬病的最关键手段,是在被犬等动物咬伤之前或之后,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为了解人群对狂犬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暴露后预防狂犬病所采用的方法,笔者对 1076 例暴露后进行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并依据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犬伤科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有的《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处理登记表》。
1.2 方法 登记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暴露分类和处理原则,自行设计,统一逐项登记,流行病学调查分为: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联系电话,暴露时间、就诊时间、伤人动物、暴露程度、暴露方式,原伤口在何单位处理及处理程序、有无使用免疫预防和用何种免疫预防生物制品等;暴露程度参照WHO建议分类标准确定。流行病学调查后着重进行:⑴正规的伤口处理;⑵全程狂犬疫苗接种;(3)Ⅲ度暴露者应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⑷免疫计划结束后,实施质量控制下用酶标法做血清抗体检测;⑸流行病学追综观察预防效果,然后逐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 1076 例暴露后狂犬病预防,男631例,女445例,男:女为1:0.7。
2.2 年龄 1076例中<10岁143例,10岁~115例,20岁~168例,30岁~181例,40岁~176例,50岁~169例,60岁~74例,70岁~43例,>80岁7例,最小年龄10个月,最大年龄87岁。
2.3 就诊月份 1076例月份分布,在1月份63例,2月份55例,3月份71例,4月份88例,5月份112例,6月份109例,7月份133例,8月份130例,9月份108例,10月份75例,11月份63例,12月份69例,1076例中5~9月份居多。
2.4 首诊地点 调查1076例中,首诊到地级医院7例(0.6%)、县级医院13例(1.2%)、乡村社区诊所有48例(4.5%)、直接来我门诊部697例(64.8%)、自行处理311例(28.9%)。
2.5 暴露与就诊间隔时间 1076例中,致伤后24h内就诊732例,72h内就诊277例,7天内就诊39例,30天内就诊14例,超过30天14例,其中1年以上7例。
2.6 伤人动物 被犬类伤害990例:外观异常的犬16例,占1.5%,貌似健康的犬974例,占90.5%;被猫类伤害48例:野猫2例,占0.2%,家猫46例,占4.2%;被鼠类伤害35例:野鼠16例,占1.5%,家鼠19例,占1.8%;被鸡伤害1例,占0.1%;其他2例,占0.2%。
2.7 暴露部位 暴露上肢 279例,占25.9%;暴露下肢751例,占69.8%;暴露面部19例,占1.8%;暴露躯干15例,占1.4%;二处以上混合伤12例占1.1%。
2.8 暴露程度 1076例暴露后伤害程度,其中Ⅰ度29例,占2.7%;Ⅱ度512例,占47.6%;Ⅲ度535例,占49.7%。
2.9 暴露后免疫预防 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狂犬疫苗主动免疫86例,占8.0%;单用狂犬疫苗主动免疫987例,占91.7%;狂犬疫苗5针全程免疫后,1年内又被犬等动物咬伤、再次加强2针狂犬疫苗3例,占0.3%。
2.10 免疫后抗体检测 1076例暴露中,627例经抗体检测,其中阳性592例,占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