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12种口腔医学类期刊论文时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12种口腔医学类期刊论文时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详细内容

摘要为了解我国口腔医学类期刊论文的时效性,本文统计分析了12种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2004,2005,2006年三年的论文平均发表时滞;同时统计分析了2006年临床医学类(10种)、耳鼻咽喉科医学类(5种)、基础医学类及医学综合类期刊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结果表明,口腔医学类期刊2005,2006年较2004年平均发表时滞有所缩短,但与其他类期刊相比仍然偏长。在强调科技期刊缩短论文发表时滞重要性的同时,提出提高科技期刊论文时效性的措施:缩短稿件处理周期;缩短刊期,增加印张,加大信息容量;调整版式,提高信息密度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

关键词论文发表时滞口腔医学类期刊统计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作为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也要求能够及时地报道研究成果,否则就会失去其时效性。所以提高论文发表的时效性是吸引作者投稿的重要因素,也是科技期刊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俗话说 “时间就是生命”,时效性就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 论文发表时滞(delay for publication of articles, DPA)是指科技期刊论文的出版日期与编辑部收到该论文的日期之时间差。它是评价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效性的重要指标,与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有密切关系上。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发展迅速,口腔医学类期刊种类较多,其中有13 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影响力较大,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均位于我国口腔医学类期刊的前列,可以代表我国口腔医学期刊的最高水平。本文对其中12种期刊(《口腔正畸学》因未注明收稿日期而无法统计)2004,2005年及2006年的论文平均发表时滞进行统计,同时又统计了2006年临床医学类、耳鼻咽喉科医学类、基础医学类及医学综合类期刊的平均发表时滞,以期了解我国口腔医学类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在整个医药、卫生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领面外科杂志》、《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口腔医学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其中前4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04 年版)收录期刊「’〕。对这些期刊在2004年一2006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发表时滞及平均发表时滞进行统计分析。 另外,笔者统计了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1收录的10种临床医学类期刊及5种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以及基础医学类和医学综合类期刊的平均发表时滞并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以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12种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为研究对象,这些期刊包括《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北京口腔医学》、《口腔一388一;//zgkjqkyj. periodicals. . en/ 2结果 2004 -2006年12种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3年中12种期刊论文年平均发表时滞最短的为164天,最长的为474天,总体平均 256天。与2004年相比,多数期刊(8种)2005年的发表时滞缩短,其中《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和《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分别缩短122天和72天;有4种期刊2005年的发表时滞较2004 年增加,其中《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增加32天。与2005年相比,2006年仅4种的发表时滞缩短;但总体上看,2006年的发表时滞与2004年相比仍略有缩短。

12种期刊中《上海口腔医学》、《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和《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3年来的发表时滞持续缩短,缩短天数分别为64天、77天和197天。 2006年临床医学类期刊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见表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平均发表时滞最短,为112天;《中华皮肤科杂志》最长,为270天;10种临床医学类期刊平均发表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 19(3) 滞1%天。2006年耳鼻咽喉科医学类期刊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为230天,其中最短132天,最长267天,见表3。此外,笔者还统计了2006年基础医学类及医学综合类期刊的论文发表时滞,平均为171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和《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时滞分别为146天和 220天。表1 12种口腔医学类期刊2004 -2006年论文年平均发表时滞(天) 年度 期刊名称— 2004 2005 2006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75 164 193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15 185 223 口腔医学研究186 193 202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48 205 228 口腔医学206 220 249 上海口腔医学253 236 189 北京口腔医学226 243 296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318 246 241 口腔领面外科杂志281 255 265 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385 263 188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08 277 309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442 474 460 平均265 246 256 表2 2006年临床医学类期刊论文平均发表时滞(天) 期刊名称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综合临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国循环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平均发表时滞(天) 3讨论 在SCI评刊指标中,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而论文的发表时滞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即年指标是另一项重要指标〔’〕,反映科技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速度,主要体现作者论文发表后当年被引用的情况。由此可见,论文的发表时滞过长,其中的很多信息就会失去价值,论文也就失去了应用的意义,被引用的数量将大打折扣。本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医学类期刊2004一2006年论文平均发表时滞为256天,其中年平均发表时滞最长者竟达到 474天,这将严重影响期刊的即年指标。 国家科委在1994年颁布的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f67中,将发表时滞作为评价科技期刊的标准之一,规定平均周期少于280天才可评为优,如多于380天,则为差。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医学、医学综合、耳鼻咽喉科医学类及临床医学类等其他医学类期刊的论文发表时滞最短为112天,最长为270天,符合科技期刊评优标准,且其平均发表时滞都比口腔医学期刊短;没有大于380天的情况,而口腔医学类期刊就有超过400天的情况。这就要求口腔医学类期刊应从自身各个方面去总结及找问题,同时向其他刊物虚心学习,从根本上做改革,促进口腔医学类期刊的发展。 3.1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差距 国际上普遍认为,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以发表日期为准。论文发表不及时,就会使一些本来很有意义的成果因发表时滞过长而被别人抢先发表。所以作者为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得到及时发表,一般不会向发表时滞长的科技期刊投稿,读者会因为发表时滞过长,刊登的不是科研的最新成果而失去对此科技期刊的阅读兴趣,这样会影响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和订阅数等,导致科技期刊稿源质量下降,学术水平降低。因此,缩短论文发表时滞是很重要的。 据有关研究统计,国际上知名刊物论文的发表时滞普遍很短。

Science刊登的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平均发表时滞不到 4个月;Cell的情况与之相似,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是5.14 月。对于很多前沿学科的最新成果,论文的发表时滞则更短fIl。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平均为4.1个月〔5气多为月刊、双月刊、季刊,而周刊、旬刊、半月刊很少,仅占 3. 86% 7'7。如果研究周期与发表周期大致相同,即使它有较高的引用率,也只能出现在3年以后,其影响因子也就大大降低。所以,知识产生障碍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在知识鉴别和出版速度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 19(3)一389一﹃乙n,妇,勺.月“.0八︸ l‘es八、通斗O八,,.1,..J.1,月1 1.1 216 222 247270一196 表3 2006年耳鼻咽喉科医学类期刊论文平均发表时滞 (天) 期刊名称发表时滞(天)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3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11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43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53 听力及言语疾病杂志267 平均230 ;//zgkjqkyj. periodicals. . en/ 3.2缩短论文发表时滞的对策 本文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2种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论文2005,2006年的发表时滞虽然总体上较2004年有所缩短,但与临床医学类等其他类的期刊相比,论文发表时滞都偏长;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相比差距就更大了。这是影响我国口腔医学期刊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缩短发表时滞,笔者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如下缩小信息交流时差的对策。 3.2.1缩短稿件处理周期 (1)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加大退稿率 很多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稿件很多而退稿率又不高,因而稿件大量积压。解决的方法是采取优中取优的方式提高采用标准,才能加大退稿率。这不但能保证稿件质量,而且可减少稿件积压,使优秀稿件及时发表〔e' o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及《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自 2003年引进归国高学历的人才负责编辑部管理,改变工作作风,迅速将来稿初审退掉一半,留下优秀稿件再送复审,这样,2003年至2006年发表时滞逐年缩短,见表1数据。 (2)工作流程的现代化 编辑流程的快慢会直接影响论文的发表时滞。所以编辑部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到:①送审稿件要快;②抓紧退修和定稿;③及时发排、校对和付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在笔者统计期刊中论文平均发表时滞是最短的,为112天。他们的做法是稿件在1周内送审,要求审稿专家两周内审回,送审1周即电话催要,这样在收稿的第4周即可退修,作者修改后要求立即返回编辑部,很快就进人编辑排版流程了。 很多国际知名科技期刊,从投稿到同行评议到编辑出版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我国,网络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还有一些专家审稿时间长,作者返修时间长,编辑部与作者通信联络延误时间等原因。针对类似问题,《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加强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开展网上投稿、网上审稿,用网络把作者、审者、编者、读者连接起来。在1999年编辑部内部就进行了局域网建设,使用编辑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收稿、审稿、发排等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编辑、排版、校对、出版流程的一体化,购置最新版本的飞腾排版软件自己排版。编辑部制作网页将自己刊物版面的格式上网,录用稿件修毕后,作者直接在网上下载该格式文件,然后将文稿内容拷贝到格式文件中即可。

稿件返回后,编辑进行校对,并做适当修正后即可排版。这样,该刊在口腔医学类期刊中论文平均发表时滞较以前虽有很大改善,但是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等期刊相比,还是太长。仍需继续努力,对编辑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以使论文的发表时滞进一步缩短。 (3)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 在我国,一篇稿件从收稿到发表一般需要一年多时间,其中稿件在编辑部的停留时间不足1/3,更长的时间花费在 一390一;//zgkjqkyj. periodicals. . / 专家审阅和作者修改的过程中,致使发表时滞加长,降低了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和传播效果,进而降低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9]。 众所周知,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科技期刊大都采用“三审一定”制,其中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是评判论文学术水平和确定能否发表的主要依据。编辑承担着审稿的组织、设计和协调工作,加强同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关系,切实做好初审工作以减轻专家的工作量〔‘“〕。因此,审稿专家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动态地掌握审稿专家的情况如审稿质量、审稿态度、审稿能力和审稿时滞等,不断更换那些鉴识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的审稿人,及时为审稿队伍补充新生力量〔川。及时了解专家的现时情况,如专家已出差、出国或身体不适目前不宜审稿,就可另约其他专家以避免延误审稿时间。对多次承担审稿任务、审稿质量高又不拖时间的专家,编辑部应给予奖励。另外,为了节省审稿时间,《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将每篇来稿复印三份,同时送三位专家审,这样比一个专家审毕再送下一个要省时很多。 3.2.2缩短刊期,增加印张,加大信息容量 如果编辑力量、管理能力等条件成熟,稿源充足,且期刊影响力持续增强,预计稿源将大幅增加,可采取缩短刊期,增加印张等措施扩大科技期刊信息容量。这不仅可刊发积压稿件,而且可吸引更多优秀稿件;使其发展步人良性循环。《中国循证医学杂志》自从2004年由季刊改为月刊,2006年的发表时滞缩短至119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还有,出版增刊、专辑,也可以增加期刊的年载文量,《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自2000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期增刊,解决了稿件的积压问题。 3.2.3调整版式,精编细改,提高信息密度 目前,仍有不少科技期刊采用通栏排版,还有不少期刊大量的空白版面没有利用,这造成了版面资源的极大浪费。根据眼球生理学原理,通栏版式,造成眼球左右运动距离过大,使阅读者阅读不便。而且通栏排版版面利用率低。因此,可改通栏排版为双栏或三栏排版。同时,在不影响阅读效果的前提下,对字号、行距、字距作适当调整,对于每篇文章后面的空白处,可采取下转、上接的方式加以充分利用,以增加版面字数容量。 在不增加页数的情况下,可对期刊改版,由原来的小16 开改为大16开。对于篇幅过长的稿件,基础性的理论叙述可以省略或以文献的形式标注,这就要求编辑在“编”字上下工夫。力争上短稿、上好稿,以增加刊物稿件篇数,从而减少稿件积压,提高信息密度。

另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开通优秀稿件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对非常优秀且时效性较强的稿件可优先快速发表。这样可以使高水平稿件的发表时滞缩短到6个月以内,甚至更短。比如《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特设“专栏论著”栏目,为高水平论著提供“直通车”服务。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速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 19(3) 度十分重要。一种新发现、新观点、新成果、新技术能早一天公诸于世,就会早一天被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推广、运用,发挥其实际的社会作用,产生客观价值。只有缩短论文发表时滞,提高论文时效性,才能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有力地把握住科技期刊的生命线。参考文献 1张莉,张凤莲.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编辑学报, 2003,15(5):331一332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22 3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4:56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24,140,152 任胜利.对SCI的认识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 (1):5一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1994. 朱永和,郭书普,施骏.计算机排版质量控制.编辑学报,1997,9 (2) :91一94 刘鹤香.关于增强高校学报竞争力的思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113一114 陈蓉,吕赛英.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的措施.编辑学报,2005,17(3):203一204 朱美香.遏制审稿失范提高审稿质量.编辑学报,2004,16 (3) :180一181 王压.科普科技期刊也应重视外审工作编辑学报,2003,15 (4) :272 我国眼科类学术期刊主要计量指标统计与分析徐晓泉毛文明郑俊海‘瞿佳温州医学院期刊社,325035浙江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E-mail : zih@ wzmc. 收稿日期:2007-07-02 修回日期:200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