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Dewar法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13例疗效分析(一)
详细内容
作者:张建东,孙建国,张力平,马宏斌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治疗方法很多。我院外科于1996年1月~2003年8月共收治AllmanⅡ~Ⅲ度脱位患者23例,应用改良De-war方法即肩锁关节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锁骨远端截骨、喙突移植综合手术治疗1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均为男性,年龄19~52岁,平均35.5岁,左肩5例,右肩8例。都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车祸伤2例,骑摩托车或自行车致伤4例,骑驴摔伤1例,高处坠落伤6例,合并脑挫伤、脾破裂、右腕骨折多发伤者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以内4例,3个月以内8例,6个月1例(外院锁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取除后发现脱位)。X线检查13例患者双侧喙突───锁骨间距测量值对比,脱位侧平均12.8mm,健侧平均7.6mm,平均增大5.2mm,均符合Allman分类Ⅲ度脱位。
1.2 手术方法
入路采用肩外侧倒“L”切口,分离出头静脉牵开保护。显露并清理肩锁关节,游离锁骨外端、肩峰,在距关节面0.5~1.0cm处略向肩峰方向倾斜截除锁骨外端,在喙突相应内上方显露锁骨皮质,由前向后贯穿钻孔,显露喙突及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联合肌腱,在两侧向上分离直抵喙突附丽部,切开喙突骨膜由前向后预钻一孔,用骨刀切断喙突的前1/3,连同附丽的联合肌腱一起向下翻转游离
(一般不超过5cm)。然后上举患臂,用一枚长度
适宜的松质骨螺钉贯穿固定锁骨和喙突骨块,放下患臂因联合肌腱张力和患臂本身重力即使锁骨复位,再用2.0mm的克氏针由肩峰向锁骨钻入约3~5cm固定。针尾在肩峰处折弯,留皮下6周后拔除。
1.3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①锁骨远端截骨不宜太长,截骨面倾斜使其与肩峰关节面相吻合,便于克氏针固定。②喙突截除不宜太小,须在截除前预钻直径大于锁骨孔1~2mm的孔,以免喙突碎裂,操作困难。③锁骨钻孔前宜将前方皮质凿成粗糙面,部位宜在中外1/3交界处喙突内上方,较宜固定并避免和克氏针相撞。④游离联合肌腱时不宜太长,否则易损伤由内侧进入肱二头肌内的肌皮神经。⑤喙锁间螺钉固定时,注意改变患臂体位,在上举时联合肌腱松弛张力较小,尤其是肌肉发达的患者。⑥用克氏针固定肩锁关节时须穿出“S”形锁骨外1/3的后缘皮质,方固定牢靠。
1.4 术后处理
三角巾悬吊患臂6周,3周内允许肩关节适度功能锻炼,拔针后行肌力训练。其中5例在4~12个月后去除螺钉,脱位无复发。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本组平均随访2.5年,肩关节外形正常,琴键征阴性(按压锁骨外侧端上突时浮动感消失)。按Lazzcano功能分类评价,优良:肩部无痛,外观无畸形,上肢肌力正常,肩关节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无困难11例;满意:肩部微痛,外观无明显畸形,上肢肌力≥4级,运动轻度受限,外展上举比健侧减少30°,能从事轻体力劳动2例;差:肩痛或夜间痛,外观畸形明显,上肢肌力≤3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日常生活有困难。 2.2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