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

详细内容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因此教育中帮助学生形成创新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选就是基础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教育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努力采取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有激切的拥有欲望,并有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造福干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持久、稳定的主导动机,并使之维持强有力的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激发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对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教学中经常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创造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