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基于土工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一)

基于土工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和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系列化及实用性,进一步增强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践 
  土工实验是土力学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地基基础施工现场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一定数量的土工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深入了解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熟悉土工实验各种仪器设备,学会整理测试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土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是以培养建筑工程企业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为使实验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土工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一、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土力学实验通常是作为土力学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各个实验。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实验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等优点,但由于每次实验相对独立,存在准备工作大量重复、内容分散以及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等缺点,在相同的学时和实验条件下,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内容分散有重复,缺乏连贯性
  传统的土力学实验按照课程进度,安排在《土力学》课程学时之内,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教学内容,验证土力学课程的基本原理。以土力学课程设置为例,总学时48,其中实验占8学时。现有模式存在着明显不足,即各实验间有相当的重复工作,学生对土工实验的操作程序缺乏整体了解。例如,土的三项指标测定中要测定土的容重及含水量,在土的固结实验中仍需测定。有时受学时限制,只能采取“掐头去尾”的做法,比如略去取样、开土、编号等环节,直接进入到实验内容;如土的固结实验,慢剪需24小时加载一次,快剪也需1小时加载一次。实际操作时受时间限制,一般采用每10分钟加载一次等。
2.不能适应多专业方向的要求
  现在的人才市场要求学生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也要求对相关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面向建筑、道路、港口、桥梁、水利水电工程等多个方向,了解不同专业方向的土工实验方法及规定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很快上手,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但传统的土力学实验主要偏向某一专业方向,对其他方向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实验以验证型为主
  缺乏创新性传统的土力学实验多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操作的模式。对操作时间较长的实验只能以验证型为主,不一定完全按照实验规程进行。由于实验数据不够准确,很难用于实际工程,很多学生因此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动手很少甚至不愿动手,实验数据东拼西凑,难以做到“严谨治学、推陈出新”。
二、对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避免以上几种情况发生,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现提出以下7点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