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批语初探(一)
详细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性批语对于学生的作文影响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比较好的批语,它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蕴涵着无限的意味,使学生受到感染、鼓舞和启迪,让学生驰骋自己的想象,在现有作文基础上,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思索,探寻生活的奥秘,从而激发起写作动机和兴趣。那么,应该怎样批阅学生的作文才能使他们受到启发,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因文问难,以引起对生活的思索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生活实际总是写作的本源。中学生作文一般都是从写实训练开始的。笔者要求学生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写特征各异、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可是,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写自己经历的生动活泼的生活,却难以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来,为什么呢?有表达能力问题,更有思想态度、方法问题,为此,作文批语中就要因文而异、因文有别地联系实际质疑问难,以引起积极的思索。
首先,在作文批语中,要热情设问,给学生关心和鼓励,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只有热爱的东西,才会乐意去思索它、表现它。例如命题写作《校园流行语》,不少学生写出具体切实而富有积极意义的好作文,但有个学生的作文不够300字,列举了一些校园流行语的现象便了事。笔者便在作文尾批写道:“同样的作文题目,同样的校园生活,人家写出了好作文,自己为什么写不出呢?校园流行语处处有,天天都在校园中学习、生活,难道你就没有听到吗?留神没有?关注没有?记住:只要热爱生活,处处皆有文章。”
其次,在作文批语中要具体质疑,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唤起对生活的回忆。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为生命着色》的议论文,有个学生的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比尔・盖茨在学校读书时,学业不佳,常被视为弱差生,但他为自己的生命着上了了不起的色彩,最后他成功了。”下面便去写别的事情,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首先用红笔把“色彩”标记出来,然后批道:“色彩是什么,他怎么着色,这里应该围绕它把话说清楚,作文中却一语带过,很可惜。”这么一批,这个学生受到启发,引起了积极思索,经过认真的修改,写出了切实具体、说服力强的作文来。
二、扼要点拨,以引起对表达方式的思索
文无定法,不能死守成法;但又有法,必需循法,诸如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层次波澜,“放得开”、“收得拢”等等,都有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规律。
在讲读教学中,讲了那么多典型文章,教了那么多写作方法,其意不外让学生读书时加深理解,作文时学习模仿。
“倘若我能够比别人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这句名言,生动地道出了一个哲理:学习、创造总是与借鉴、模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学生练习作文来说,为了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就得借鉴范文,向别人的经验学习。怎样使学生对典范作品中那些基本的、主要的表达方式留下印象,付诸实践呢?在作文批语中予以点拨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做,可以给学生的思索提供正面的榜样,使之忘掉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这样做,可以给学生的模仿指引具体的途径,使之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边模仿边创造,在创造中模仿,在模仿中创造,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