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审计论文>浅议高校内审资源的有效整合(一)

浅议高校内审资源的有效整合(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及工作任务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整合高校内审资源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校内审; 人力资源; 审计计划; 经费保障; 资源整合
  
  众所周知,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管理也同样离不开资源的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审计监督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审计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等。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就是为实现审计目标,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方法,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将审计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最优化组合,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部门的整体功效。
  
  一、高校内部审计资源现状
  
  (一)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独立设置、与纪委监察合署办公、与财务合署办公、在监察处下设审计科等几种不同的形式。以天津市属17所高校为例,独立设置审计部门的只有7所高校,不到50%。合署办公等形式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影响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审计人员编制少,审计力量不足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仅独立性不强,而且人员编制不足。同样以天津市属高校为例,天津市属17所高校的专职审计人员只有43人。审计人员编制的不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甚合理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审计任务越来越重。新形势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精通财务会计,还要熟练掌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及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成为能胜任多种业务的多面手。而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多为会计、审计,只有少量的工程造价专业,与审计领域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四)审计经费不足
  审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预算,以天津市属高校为例,审计部门的经费一般只有1-2万元,甚至有的高校一年的经费只有几千元。部门经费的紧张造成一些审计项目、审计调查和审计程序不能开展,无法购买有关的审计软件,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开展计算机审计,影响了审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增加了审计风险。同时,由于经费的缺乏,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受到局限,视野无法开拓,业务水平亦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二、高校内审任务现状
  
  目前,高校内审部门不仅普遍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建设修缮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方面的工作,还在逐步推进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同时介入学校设备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招标等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高校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校区的建设,虽然学校一般都引进社会造价咨询公司对新校区建设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但内审部门沟通协调的任务也是非常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