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理论体系(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理论体系(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善;美
  论文摘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看,研究其问题逻辑、解答方式和实践路径,可以按照以下线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这个科学理论体系里面有什么?该科学理论体系为什么能够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之真,进一步彰显了以人为本、发展为民、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伦理性之善,进一步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莫善美有机统一的和谐性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那么,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内在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是什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看。研究其问题逻辑、解答方式和实践路径,可以按照以下线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这个科学理论体系里面有什么?该科学理论体系为什么能够形成和发展?它是怎样回应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呼唤的?是怎样回应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的?怎样评价中国共产党一系列回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进程?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在何种程度上使得社会主义被赋予了浓厚的中国特色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给中国注入了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质――进而实现了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本质的有机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实际进程的研究,描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科学社会主义从总体上指明了迈向美好前程的实现路径。具体到中国,邓小平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后,经过了江泽民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努力拓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开拓了新局面,进一步清醒地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认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并继续经受着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用来指导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同时又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推进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体现和渗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凝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核心领导人和党中央领导集体乃至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创意和智慧,汇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和理解,包含着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包涵着三个密切关联着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第二个是与此相关联、带有强烈应用性的课题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第三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以及与此相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理论。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最一般、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即社会主义是什么、为什么、应该干什么。从问题解答逻辑上看,也是要回答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干什么。中国共产党对这个基本理论的应用,必须也只能落实到两大实际问题上: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应该干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不能干什么;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本质及其所领导的国家本质是什么、执政党和国家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正是邓小平用人民群众的语言,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开始解题,把我们党引入探寻社会主义本质的佳境,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应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应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应该不断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实际上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发展过程、发展手段、发展品质的系统理解,从而为对其他问题认识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正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本着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情怀,求社会主义之真、求社会主义之善、求社会主义之美。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这种求真、求善、求美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来研究的优秀传统,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经院哲学”的理论,而是经世致用的理论。作为经世致用的理论,从社会主义一般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到突出地、集中地破解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而把发展这个硬道理讲科学,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发展任务和发展重点、发展步骤、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保证特别是发展品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之真,进一步彰显了以人为本、发展为民、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伦理性之善,进一步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善美有机统一的和谐性之美。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除了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基本理论问题之外,还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正确的执政理念、执政路线、执政纲领、执政方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等探索执政规律的核心问题,不断深化对健全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开发和厚植党的执政资源、认清和优化党的执政环境、不断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等一系列执政理论问题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执政理念、执政路线、执政纲领问题。
  中国共产党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执政理念,客观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执政路线,具体包括了党的基本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邓小平同志领导制定的基本路线,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检验,经过党的十七大的丰富和发展,不断显示了其正确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合作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基本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构成了党领导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路线。其中,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基本路线体现了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执政实践中正确运用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思想路线是党和人民坚持正确的思维方式、贯彻科学精神的体现,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保证党避免执政后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巩固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党的基本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有机统一于党实现执政兴国使命的实践中,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离不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同样,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不能偏移和脱离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按照正确的执政路线,以基本纲领为核心,实际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执政纲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论体系。党的十五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党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根据进人新世纪后的新情况,又有所充实,经过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创新发展,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执政纲领。这个执政纲领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宏观的和长期的执政纲领,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执政纲领,原则性比较强。如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的主题,实际上是对今后一个时期乃至于长时期总的执政纲领的宣示,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里既有执政纲领的方向性、路线性的揭示,也有执政目标的概括,目标里既有长久性目标,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也有阶段性目标,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二是中观的、近期内的执政纲领,如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从“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方面,对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行了纲领性的规划。三是具体的、时下的施政纲领,体现在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政府在特定任期内的具体工作部署和方针政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