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对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及城乡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探讨(一)

对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及城乡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探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重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以及城乡医疗资源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镇医疗资源发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想和措施。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Abstract rural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s a whole is an important part. The article explored in the rural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bottlenecks i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a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medical resources in rural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idea of the measures.
Key words: new type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medical resour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ptimal allocation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重建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大力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虽然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都比较落后,但通过各级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同时伴随着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兴起,从1955年起,合作医疗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迅速建立,“到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1]截止1980年,全国9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但是,进入80年代后,随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取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集体经济成分的减少,合作医疗出现了严重滑坡;到1985年,实行合作医疗农村基层单位从90%(生产大队)锐减到5%(行政村)。
  1997年1月,国务院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与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年3月,卫生部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在1998年出现了小小的高潮,“全国农村居民12.56%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医疗保障,6.5%的居民得到了合作医疗的保障”。但是,“城市居民自费医疗比重仍占44.13%,农村居民自费比重高达87.44%。”[2]1998年之后,合作医疗又一次步入低迷状态。
  2003年以来,随着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国务院在转发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到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区)数量达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左右;2007年扩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2007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的关键一年。经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07年开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
二、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重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疗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也是目前城乡差别扩大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中国农村人口一直占全国总数的75%以上,但在拥有的医疗资源方面与城市却相差很大,且有不断再扩大的趋势。将政府预算卫生拨款、医疗保障和个人医疗保健支出三方面的差距加在一起,便是城乡之间卫生费用的差距。根据社会保障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我们测算,200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4763.97亿元,其中农村卫生费用1073.6亿元,占总费用22.5%;城镇卫生费用3690.2亿元,占总费用77.5%。换言之,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卫生总费用,而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城镇居民享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卫生总费用。这种不公平不要说与社会主义的理念发生背离,就是与最起码的平等观念也相互矛盾。更让人不安的是发展趋势。据测算,1993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34.9%,1998年为24.9%,而2000年仅为22.5%,七年里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近两个百分点递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