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23例膀胱肿瘤行TURBT+术后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结果 123例均一次成功119例,4例发生膀胱壁穿孔而改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同时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术后106例随访9月-3年。术后3年内,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24.2%,与文献报导相近,3例术后1年肿瘤全身转移死亡。17例系肿瘤原位复发,再次行TURBT 切除术,11例原位+异位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 TURBT治疗膀胱低级别、低分期小肿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术后膀胱灌注能巩固疗效。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膀胱灌注
我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123例膀胱肿瘤,术后常规灌注羟基喜树碱,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23例,男89例,女34例。年龄;32-75岁,平均55.2岁。4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67例合并高血压,37例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糖尿病27例。114例均为初发病例,瘤单发,瘤体直径1.5~3.5cm,乳头状瘤24例,广基浸润性肿瘤1例。移行细胞癌123例。原位癌11例,G1 67例, G2 39例,G3 17例。17例为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行膀胱镜检查并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分布于膀胱顶壁14例,左侧壁型41例,右侧壁28,膀胱三角区和膀胱后壁50例,膀胱颈口4例。123例病人均行经尿道肿瘤电切除术119例,4例发生膀胱壁穿孔而改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同时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术后定期膀胱灌注羟期喜树碱化疗。
1.2 治疗方法
123例病人,共行TURBT 123台次,一次成功119例,4例发生膀胱壁穿孔而改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同时行膀胱输尿管再植术)。17例系外院手术后,肿瘤原位复发,再次行TURBT 切除术。手术选用英国佳乐等离子电切镜,灌洗液为蒸馏水。设置电切功率160W电凝功率60~80W,镜体进入膀胱后,观察瘤体与输尿管口和膀胱三角区的解剖关系,了解膀胱内是否有结石和憩室形成,前列腺有否增生肿大,致后尿道梗阻。对广基性肿瘤先行电切瘤体至肿瘤根部,深达浅肌层。电凝灼烧基部及周围1.5~2.0cm的粘膜和肌层。对直径不大的带蒂肿瘤,基底部容易曝露,切除时可从基底部开始,采取顺行性切除法。对较小的肿瘤可直接汽化瘤体。冲洗并完全取出切除的组织。术后保留三腔尿管。术后立即定期灌注化疗药―羟基喜树碱10mg加生理盐水40ml灌注膀胱1次/周,连续6次后,改1月一次,连续灌注2年。67例坚持完全部灌注疗程,24例完成1年疗程,32例仅完成3~7月的灌注疗程。
2 结 果
本组病例单纯TURBT时间为15~57分钟,平均38分钟,29例侧壁肿瘤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例发生膀胱壁穿孔,改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留置三腔尿管4~6天,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大出血,无电切综合征发生和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每三个月复查一膀胱镜。术后106例随访9月~3年。术后3年内,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24.2%,与文献报导相近,3例术后1年肿瘤复发伴全身多处转移死亡。2例系肿瘤原位复发,其中一例为升级为Ⅲ级移行细胞癌,基底部浸润广泛,11例原位+异位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