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一)
详细内容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教学 好奇心 求知欲 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该事物的渴望和向往的心情,以及兴奋、满意、快乐等情感体验。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探究的成功往往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将其注意力指向他所要认识和探究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还应悉心指导,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创设科学活动氛围
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抓好学校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关键。而创设科学氛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安排好课内活动,二是安排好课外活动。
1.课内活动的安排。首先,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科学课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本着趣味性原则,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备好课,熟悉教学内容并合理地加以组织,搞好教学设计。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直观形象。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各种事物和现象直观化、形象化。要做到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有的时候需要带领学生出去参观,进行实地考察,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或让学生自己操作。例如,在学习《磁铁》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磁铁到沙土中去收集铁屑,学生会在收集铁屑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授教学内容,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另外,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艺术,力求幽默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课外活动的安排。首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活动小组,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许多小发明、小创造都是从课外活动小组中开始的。例如,学习了《认识岩石》一课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各种岩石,观察岩石的外观和构造。小组成员共同收集,一起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再同其他各组学生一起向老师汇报,交流看法,通过课外小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参观以及各种小发明、小创造等。其次,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接受科学教育仅凭课本中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广泛涉猎各种科学知识,充实学生头脑,促进科学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另外,通过阅读科学家的传略,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创造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