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浅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与对策(一)

浅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 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犯罪新动向,该类犯罪的增加,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分析其防治对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最后,在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特点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这类犯罪的几点建意性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犯罪 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愈来愈频繁。在庞大的网络犯罪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在不断上升,青少年网络犯罪将成为社会危害性之一。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和措施,预防和打击这种新兴的犯罪,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
青少年年龄小、认知能力和成熟人格尚未形成,导致了一些人在网络不良因素的刺激影响下,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一)利用网络侵犯信息安全。这是典型的黑客行为,指行为人未经批准或准许,擅自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行为人侵入系统的目的和动机也各不相同。一旦青少年黑客侵入国家政治、经济及军事等要害部门,盗取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成功,对整个国家的安全或重大的企业利益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制造、传播网络病毒。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网络犯罪是当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犯罪分子制造病毒的目的虽有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都很大。如2007年的“熊猫烧香”案,8名犯罪嫌疑人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构建“僵尸网络”,以盗窃各种游戏和QQ账号等方式,给国家和网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网络暴力型犯罪。一些青少年长期沉浸于网络暴力游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严重混淆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将虚拟世界中的“打打杀杀”转移到真实世界,结果导致一些暴力案件发生。如14岁的孙某因上网没钱回到房东齐某家翻钱,正巧被中途回家的房东齐某碰上,在网上杀惯人的孙某不由分说朝齐某连砍24刀,致使齐某当场死亡。在翻出900元后,孙某为了毁尸灭迹,将房子点燃。
(四) 网络制黄贩黄犯罪。网络色情信息泛滥导致一些青年人受到影响,他们从在网上浏览色情信息,发展到在网上制作、传播和贩售黄色信息牟取暴利。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做中介,进行现实中的色情交易。据公安部调查:被抓获的青少年犯罪当中,有近80%的人通过网络受到诱惑。如2005年的“九九情色论坛”案,一举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12人。由于该网站部分内容免费,因此30万注册会员中大多数是青少年。
(五)利用网络实施盗窃、抢劫、诈骗、强奸等犯罪。网络财产与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区别明显,作为行为人的青少年实施犯罪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地址等隐蔽起来,比传统的盗窃、诈骗更容易达到目的。如2002年山东省税务系统一名年轻的税务干部利用自己非法获取的密码,通过网络进入税控防伪认证体系,在线领购了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贪污,涉税价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数额特别巨大,且情节恶劣,被查处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随着青少年网络犯罪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新型犯罪也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青少年网络犯罪正向着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低龄化发展。
(一)突发性和随意性。他们的犯罪动机有时十分简单,一般没有预谋,即使有预谋也是一种很简单很迅速的预谋,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是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寻求刺激。如2004年3月的一个晚上,黄某与两名同学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时,无意将自己所在的网吧告知了对方。对方在游戏被击败后,勾结七八名社会闲散人员,携带木棒铁棍赶到黄某所在的网吧,双方大打出手,导致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