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一)

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一)

详细内容

  [摘要]2007“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6月1日至3日在东南大学召开。首先,与会者就艺术学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次,专家们还就艺术学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艺术学学科发展中的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此外,中国传统艺术、民俗艺术的拯救、艺术的通识教育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会者通过反思和总结,提出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表达了进一步深化艺术学研究的迫切愿望。会议决定由东南大学牵头筹建中国艺术学学会,对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学学科;学科建设
  
  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美学研究所、《文艺研究》编辑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07“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6月1日至3日在东南大学榴园宾馆隆重召开。会上,来自文化部艺术教育司、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和东南大学等国内近30所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首先,专家们就艺术学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凌继尧(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学学科建设应该理清学术研究与学科研究的关系问题。区分学术研究与学科研究的方法是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二级学科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最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艺术一般,或者艺术普通。艺术一般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研究艺术的一般原理。如果研究家具设备发展的趋势,这是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如果以家具的设计为例研究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学的研究,因为它研究了艺术的一般原理。第二是跨门类艺术的研究。现在韩剧在我国青少年中很流行,研究韩剧是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研究韩国服装是设计艺术学的研究。这两者都属于门类艺术学的研究。而如果研究韩流,这是跨门类艺术学的研究,因而是艺术学的研究。彭吉象(北京大学)提出目前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应该与门类艺术学并列并区别开,并建设性地提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根据国别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中国艺术学、美国艺术学、俄罗斯艺术学等。
  就学科构架而言,陈池瑜(清华大学)认为,艺术通论、通史的建议应该基于艺术理论专题、部门艺术特征、艺术风格与形式等问题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上。徐子方(东南大学)以世界艺术史的原始艺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三大历时性板块为立足点,确立“三段(原始、古典、现代)七期(蒙昧、巫术、神话、宗教、人生、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史分期构架,从而为人类艺术发展脉络的把握提供了一个宏通式的认识架构。陶思炎(东南大学)以民俗艺术学的研究为例,说明了学科的概念界定、研究体系、理论支点和研究视野。曲春景(上海大学)针对目前艺术学学科的分类方法的弊端,提出艺术研究应有新的分类方法。何平(东南大学)提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模式正在经历一场转变,由过去的单向逻辑的演进变为艺术与各要素间复杂互动的综合研究模式。
  在艺术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上,黄?(南京艺术学院)指出,清醒地、适当地、有选择地借鉴西方成果、思想、观念和方法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缩短艺术学学科的建设时间。蒋永青(云南大学)提出艺术学学科可通过内在研究、外在研究、历史的研究、理论和历史的交叉研究而将学科的研究深入下去。刘道广(东南大学)认为,掌握若干个相近文化圈的艺术欣赏倾向的田野调查资料,可以超越个案本身,清楚理出相对广阔的地方文化圈艺术欣赏情趣的发生原点、发生影响的关捩点,流布脉络,变化外因等等一系列逻辑关系。艺术逻辑发展的研究,是需要不断的补充实证资料才能逐步完成的。王廷信(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史在观念和体例上都非常难以打通,关键是要找到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力度支撑点,否则只能是空谈。杨道圣(北京服装学院)提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建构艺术理论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尝试性方案。贾涛(河南大学)认为艺术学的研究需要从艺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出发作更为专门化的研究,因此需要艺术创作的技术背景作为支撑。高兴(山西大学)围绕艺术史学及其研究领域提出建立广义的艺术史学。张曼华(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学研究方法的明确及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美术理论研究在新时期的发展。反过来,艺术学方法落实到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同样有助于艺术学学科的完善。
  专家们还就艺术学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周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四种新的学科设置方案,争取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以促进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徐子方(东南大学)认为艺术学学科建设必须科学、合理地整合各门类艺术,同时应重视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考虑到培养目标、学识基础和就业前景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建议设置本、硕连读的七年制的二级学科艺术学专业。田川流(山东艺术学院)探讨了艺术学学科范围内专业方向的设置和建设问题。朱存明(徐州师范大学)就教学的审美属性问题深入进行分析。马卫星、李颖(哈尔滨师范大学)针对我国二级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考试制度、生源质量、教学体制、课程与课题、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古兰丹姆(上海体育学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发了全国体育学院艺术学专业办学的现状。
  此外,艺术学学科发展中的具体的现实的问题在会上得以探讨。黄悼(南京艺术学院)提出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我国普遍遇到生源、教材等方面的难题。目前艺术学的生源有两类:门类艺术学的学生和非艺术学学生。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不能立即从事宏观的、整体的、跨学科的研究。艺术学缺乏经典文献,这些问题都是我国艺术学建设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周华斌(中国传媒大学)以“大众文化时代的广播电视”为题,提出广播电视艺术学应本着雅文艺为本,俗文艺为用的原则,为专业艺术留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