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一)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模式,也就是高职教育没有自己的系统,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庸,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低层次教育。其实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应该采取“双轨制”的模式,即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分别管理、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瓶颈;双轨制;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就在高职教育兴旺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虽然各个高职院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安排课程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收效。但是当一个高职院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想要更好、更高的发展就非常困难,好象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它的咽喉,也扼住了我们国家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咽喉,仅仅靠各个学校的努力是无法摆脱这只大手的。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被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架中,这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庸,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低层次教育,是“中专延长”和“本科压缩”。 决策部门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这种认识是产生下列问题的根源。
  1.1 管理体制不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自觉不自觉地沿用本科院校的管理办法来管理高职,对高职教育的归属和分类认识不统一,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理念。一方面在形式上以所谓的层次来区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又注重统一管理,在评估指标、考核方式和管理框架上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忽视和模糊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普通高等教育是学科教育,偏重于教授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是一种通才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而不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专才教育。二者在学生的培养方向、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内容及学校的自身发展方向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是用简单的层次就能区分的。许多高职院校是清楚这些不同的,一直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努力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但是当职业院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希望能更上一层楼,摆脱小弟弟、附庸的地位,摘掉“高职”的帽子,“升格”到普通高等院校就变的非常自然了。而想“升格”到普通高等院校就必须保留学科教学的体系,没有的就要重新调整。高职院校的这种发展方向会引导学校的各项建设,抑制高职教育更高、更好地发展。
  1.2 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不够。从教育资源投入、政府的重视程度上看,高等职业教育还远没有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高职教育投入保证机制不健全,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投入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既然你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低层次教育,是从属于它的一个部分,那么想要和它平起平坐,喝一样多的羹怎么可能?而高职教育的办学成本则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需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校内仿真、模拟或完全等同于工作现场实际的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多数高职院校力不从心,实践教学也就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