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大学的自由与独立:首先是国家的需要(一)

大学的自由与独立:首先是国家的需要(一)

详细内容

〔摘要〕世界各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已经证实,自由与独立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我们对大学的自由却仍然有诸多误读。大学的自由与独立首先是国家的需要,这一点是否为政府所意识到,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中国高等教育整体上能否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自由;独立;大学;政府
  
  一、大学自由之于大学有多大份量
  
  19世纪,德国大学站在了世界之巅;20世纪,美国的大学居于世界顶端。看到这种历史,我们炎黄子孙会不盼望中国大学能于21世纪登上世界的最高峰?
  1978年以前的30年,中国大学经历的是折腾和苦难,1978年以后的30年,中国大学经历了发展和复兴。前30年浇灭了人们的希望,后30年唤起了中国大学更高的期盼。
  可是,看着中国大学的某些现实,让人在期盼之中多了不少忧郁,不能不思考德国和美国的历史。那时候,德国之前有更发达的高等教育的英法;美国之前更有发达的德英法,为何它们相继实现超越而崛起于世界之最强?
  德国和美国,或者美国跟德国十分不同。美国的大学,可以说国家基本上不管的,直到现在,只有州政府去管,而且只管公立大学,强大的私立大学仍不在其管理之列;还有,即使州政府也管得很少很少。美国没有国立大学的概念,因而也没有什么国有概念。
  德国大学很不一样,它的主要大学是国有的,因而,德国有明确的国有概念,大学也就有明确的国家概念。这就跟美国很不相同。
  可是,它们的相同点更值得注意。
  美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州管的,德国的高等教育也主要是州管的。这很相同。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就高等教育而言,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的系统是最缺乏组织的”[1]。从另一方面说它的高等教育是最自由的,而美国教育家霍尔则赞赏德国大学是当今地球上最自由的地方[2〕(P98)。
  数次留学德国的蔡元培也多次赞扬德国大学是最自由、最平民主义的。
  对于美国,我们不必多说了。对于德国,我们有必要稍为多说几句,因为中国有国有的观念、国家观念,这一点跟德国类似,可是,恰恰在德国跟美国十分相同的一面上,中国跟德国很不相同,也就是在德美非常相同的那一面,中国与他们非常不同。这表明,国有不国有,不是问题的根本。
  德国大学有多么自由呢?实际上,德国大学的黄金时代始自柏林大学。那么,我们看对柏林大学的创立起了关键作用的洪堡和施莱尔马赫是怎么说的。
  洪堡说:“大学的原则,不是管理和从属,而是自由与独立”;“国家必须彻底放弃对科学的任何干涉,国家的干涉往往会变成科研的障碍”;“国家除了供应必需的物质和选任适当的人员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义务”[3]。在美国,适当人员的选任义务也不属于国家。
  曾任过政府官员的洪堡说出大学应“独立于一切国家的组织形式”的话来,尤其是耐人寻味的。
  曾任过柏林大学校长的施莱尔马赫说过几乎与洪堡完全相同的话:“国家不应把大学视为从属于自己的机构,使其活动服从于自己的,而不是科学本身的目标,这样只会使大学受到损害”[2〕(P40-48)。
  更可宝贵的是,德国政府完全接纳洪堡、施莱尔马赫的观点。德国大学意识到自身自由与独立的无价之意义,而国家从大学的提醒中也意识到大学的自由与独立本身就是国家的需要。这就是德国高等教育19世纪登上世界高峰的秘诀。当然也是美国高等教育20世纪登上世界顶端的秘诀,也是自拿破仑专制之后法国高等教育开始衰落的秘诀。
  中国在1985年有一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那里面就严厉批评了把大学管得过死,对大学管得过多的做法。这不就体现了国家的一种先进观念吗?中国本可沿此先进观念前进。
  然而,那个决定之后的23年的今天,对中国大学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的现象究竟怎么样了?只要问问大学就可知道了。
  无数只行政之手伸向大学,弄得中国大学几乎一年到头围绕着行政部署的各种各样活动和种种指示在转,行政审批仍然是基本的手段。大学被管理和从属于政府的特征在中国是如此的明显和严重。如此下去,会办好大学吗?即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了一两所还像个样子的一流大学,整体水平有可能是世界先进的吗?要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大学管理体制,改善大学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肯定是第一位的要求。
  大学的自由与独立,固然是大学的需要,但首先是国家的需要。代表国家的政府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就看那个国家是否是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