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加强对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本文就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社会就业形势和高职院校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心态措施
一、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办学规模上看,高职在校生总数已经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既关系到广大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其就业率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又是怎么想的呢?笔者对部分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近七成的毕业生对就业没有摆正心态,对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择业时不肯从基层、从低处做起,有大部分学生存在“职业贵贱”观念。因此,他们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扰;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都很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近、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归结起来.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依赖性太强。认为就业是学院、父母应解决或能解决的事,不少学生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缺乏自己解决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消极等待而又抱着观望的态度。
(二)就业定位不准确。很多人都梦想能拥有一份好工作,这份工作最好既轻松,又能带来财富、名声、地位,为人称羡,但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却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悲观失望。
(三)就业的矛盾心理。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有的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存在“职业贵贱”观念,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四)就业竞争意识不足。缺乏健康自信的竞争观,有一种自卑感,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有的学生选择升本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S0H0一族。
(五)缺乏正确择业观。由于就业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所以学生在择业初期,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等到到处碰壁后,才发现该岗位竞争激烈,于是只能被动地改变求职方向,另谋他职。
(六)创业意识淡薄。一种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创业意识不强,创业信心不足。另一种是有创业激情和欲望,可是因缺乏必要的创业资金而不得不放弃。
二、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很多大学生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笔者通过不断地摸索,就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思考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供高职教育战线的同仁共同探讨。
(一)联系实际,强化就业思想教育。
就业是毕业生面临的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从校园走向社会,能否使毕业生充分做好走向社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实现人生的第二次飞跃,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是关键,摆正就业心态是核心。
求职就业,不应总盯着“热门”.没有永远热门的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不断消失,新的行业不断产生。近几年来.就业市场中冒出不少新兴行业,如游戏、动漫、影视等,都吸引了不少人才。新兴职业之所以能在市场中独领风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转变是息息相关的。一开始,它也许并不是热门,只是追求的人多了,才成了时尚。如果这时介入该行业,难度将会非常大,而且应当充分考虑兴趣、能力,以及就业磨合期和这一职业的未来前景。
其实,如今整个社会对于“职业贵贱”的观念愈来愈淡,那些过去被人视为“下等人”干的工作,现在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磨练人的毅力和发挥个人的潜力。西方国家的许多毕业生,很少是按专业对口工作的.许多人都是从推销员、收银员乃至在餐厅打工起步.然后一步步走上新的岗位。比起“抢短线”的激进行为,在择业中搞“长线投资”更为理智、更具个性。
以智能求生存。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要使自己成为就业市场的“常胜将军”,就需要不断地“充电”。除了本行工作外,还应当熟知一些专业以外的事务,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不仅要成为专门人才,还要成为一个适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现在大部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潜力。主要是专业知识水平、应变能力、拓展能力、社会经验和吃苦耐劳的工作心态。学生要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除了具备常说的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外,还要有适应目前时代变化和社会变革的能力,要有灵活的就业观念,做到高能低就,择业就业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明确“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绝对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强化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摆正就业心态,要使学生一人校就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没有哪一种工作能提供完全的保障.没有哪一种工作是真正的热门行业,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磨练与挑战,在就业市场上,就要做到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既要充分认识到一切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就是理想的岗位,也要充分认识到,经过社会基层的磨练,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经历程。要取得一份较为实际同时又富含理想色彩的工作,关键在于要有健康的、奋进的就业观念。是金子就总会发光,要以饱满、热情的心态昂然走向社会,迎接挑战。
(二)结合社会就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应聘能力与动力。
大部分毕业生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充分的和必要的应聘经验和应聘技巧,心理素质不高,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在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工作中,除了加强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的思想教育工作外.还应重点加强对学生择业、就业应聘能力及应聘技巧的提高和指导,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落到实处。
1.注重学生的“职场体验”。在平时邀请专家、企业负责人来校进行模拟招聘面试;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用人单位招聘,指导教师亲自带队,组织学生到企业面试,积累面试经验;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体验“职场”生活。
2.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每位教师责任上.与每位学生谈话,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分析与总结,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成才意识.从而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组织家长会活动。建议以系或专业为单位,定期召开毕业生家长会,通过向家长介绍就业形势与状况,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取得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对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力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和家庭在就业工作上形成合力,使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就业课程学习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要占一定的学分,主要课程内容是:进行专业思想、就业前景等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和择业观、职业测评和就业心理;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分析、求职技巧、模拟面试。加强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学院除了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重视以外,还应多邀请社会成功企业家来学院给毕业生做专场讲座。
5.倡导学生主动就业。除了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教育和就业实践机会外,指导教师还应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就业,鼓励毕业生主动走向社会.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