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现“四个转变”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德育课对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德育课教师要想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实现“四个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可见中职学校德育课对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教学中中职学校德育课单调乏味、气氛沉闷、教学实效差的现状却使中职德育课的作用大打折扣。
这一问题的产生有“教”的原因,也有“学”的原因。中职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还养成了吸烟、喝酒、言行粗鲁、上网成瘾、逃课等不良习惯。同时中职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德育课的思想意识较为严重。这些因素造成中职学习德育课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成了德育课的绝对中心和权威,学生只有接受和服从。德育课“填鸭式”、“一言堂”的教法,使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差,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较少。形式僵化单一、内容陈旧枯燥的德育教学,愈来愈暴露出实效性差的弊端。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中“教”的原因是主要的。德育课教师要想顺利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实现“四个转变”。
一、转变学生观,建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职生小学、初中阶段大都经受过教师的否定甚至漠视、家长的斥责甚至打骂。这直接造成中职生强烈的挫折感,浓厚的自卑厌学情结。也正因如此,他们渴望尊重理解和爱的天性表现得更为强烈。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欣赏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课堂上,用信任的目光、和蔼的表情、热情的语调激励学生,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气氛。交往中,宽容他们的过失,挖掘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个性,期待他们的成功。教师不再是说教权威,而要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师生关系更平等、和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转变学生被动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职生是有个性差异、有智慧、有情感的人。他们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师中心论,纠正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只有接受和服从的思想,明确中职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在德育课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要鼓励他们参与到德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不但要教学生,而且也要从学生身上学习。这种双向陛的交流更能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