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中生 忍想政治理论 课理性选择 暗示教学
论文摘要:针对高中生这一特珠群体,在思怒政治课教手中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让毕生白我暗示、用环境来暗示、用人格来暗示能有效提高忍怒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1暗示教育法的基本内涵
暗示教育法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进行活动。暗示教育法要求受暗示者在接受现成信息时无需要逻辑论证,并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基础。在许多情况下,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引导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要靠提示、引导,而不是靠论证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不断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作出内容和方法的调整。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初中要求不同,初中政治课以教授学生的知识点为基本任务,其政治教育的功能基本上靠灌输来实现,教学方法也以肯定型为主,即告诉学生“是什么”,使其“知其然”即可,可不用“知其所以然”;而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以培育思想、通过理性的选择产生的认同感为主要任务,所以高中阶段在重述初中政治某些理论观点时,应重点告诉他们“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从正面的角度来进行论述作出结论,而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就必须发挥高中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在教师的疏导中,通过自己认真的思索而形成正确的观点,进而内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2暗示教育法的具体实施
2.1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
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的是无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的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情)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要研究、挖掘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引导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则教师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可以完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自己作出结论,提炼观点,这本身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所追求的目标。当然,为了强调某种结论和观点,也可适当地阐述和延伸,给予恰当的点拨。而象一些“大众口号”式的政治观点和结论,就没有必要大论特论,不厌其烦,此时,只适当暗示即可;但如果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其论据和论证较为复杂时,教师就要明确地亮出结论和观点,然后再去详细讲解、论述,因为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理论知识,凭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很难理解正确的,这样往往比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会更好些。可见,研究、挖掘、熟悉教材对于暗示方法的运用和可能产生的效果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如果学生具有所期望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或对问题有相当熟悉程度,则可考虑含蓄地暗示,让他们自己做出结论,得出观点,反之则采取直陈结论的观点。如:笔者在讲高二《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课时,对普通班学生课堂采取的直陈结论的讲法,而给实验班的学生讲这一框时,我采取的是启发、引导、循循深入,含蓄地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辨,去判断,去领会,收到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