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和阻力(一)
详细内容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关键词】:中学校本教研困难
中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呢?本人走访了不同中学的一些教师,下面五点是对他们访谈结果的总结。
一、没必要研
校本教研的理论宣传并没有引起教师内心的共鸣,A教师说“校长曾多次给我们宣传过校本教研精神,但在具体执行时,也是走走形式,没怎么当回事。我们也是应付把任务完成,一月交一篇反思笔记,一学期交一篇论文,糊里糊涂就算过去了。”B教师是重点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说“在我们学校,校本教研是校长、教研员和教研组长为首的骨干教师的事,我们普通教师只是等、靠、要。等校长把实验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拿过来,靠教研员把他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或向骨干教师把优秀教案要过来,自己只管上好课,批好作业就大事告成了。”C教师说“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嘛!如果把写反思、准备优质课的时间拿来分析教材,研究考试方向上,让学生多做题,那学生的成绩不就提高了嘛。现在大张旗鼓的搞教研,没啥起色,反而弄的老师一身疲惫。”这几位教师从领导的角度,从教研责任人的角度,从提高教学成绩的角度认为校本教研的价值不大。
二、没条件研
教研过程中,不同的学校遇到不同的教研条件障碍。条件差点的普通学校最起码的图书资料都配备不齐全,条件好点的学校软硬件设备齐全了,但时间精力又上不去。D教师说“现在实行新课程,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搞校本教研的理论和方法是什么?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资料,可我们学校有很多年未购置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图书了。”E教师说“我们学校效益不错,校长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投入,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像教学光盘、电子图书、专家报告录音、录像等都有。图书资料更不用说,除了购买大量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外,还定了大量的报刊和杂志。关键是我们没时间看,没精力看。每天从早到晚备课、上课、上自习、辅导、批作业就让人很累了。”
三、没能力研
校本教研是伴随新课改而强调的新生事物,教师现在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校本教研的质量要求。
学校聘请高校专家到学校指导的机会少;教研员教研水平低,不能胜任教研任务;学校骨干教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诸多的原因导致教师教研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从而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展开。F教师从普通学校的角度谈教师对专业引领的渴求。“校本教研与传统的教研不一样,可不是说搞就能搞的,得有一定的教研专业能力和水平。教研员是专业引领任务的承担者,但现在的教研员呀,都是多年不上讲台的老教师,或是厌倦了一线艰苦工作而通过走关系走到教研后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