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三学生情绪健康发展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1、学校体育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新任务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身体方面施加一定影响的教育过程。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是从体育教育思想及其相关的体育形态变革开始的,多年来有体质教育、技能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和科学体育等等观念的提出。这些新兴体育观的提出,引入和随之而来的体育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实践,都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推进灌注了一种新的动力。
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的现象已经影响到表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城镇中“豆芽型”、“肥胖型”的学生队伍正在迅速壮大(已经占13%-15%)。在应试教育的今天,高三学生面临各种压力,他们差不多不知道笑的味道了。思虑成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不可放松的内容。这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深切关注,这也就对跨世纪的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将是学校体育的永恒使命。
跨世纪的学校体育必须形成:即是体育又是文化,即是锻炼又是玩乐,即是运动又是教育,即是参与又是观赏的社会文化教育现象。
二、培养学生健康情绪是造就跨世纪新人才的第一步
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各种压力,尤其心理压力,有的同学整日埋头 做作业,应付测验考试,有的学生最怕成绩排名公布,有的学生忧心忡忡,今后的复习怎么办?有的学生一谈到升大学就头皮发麻,既想升大学又怕考不上大学,有的学生还问:“为什么要升大学?这么紧张有什么意义?”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的一种情绪,也是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现。情绪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在认识和接触外界事物时总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态度,并伴随着各种相应的体验,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叫情绪。
情绪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在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提出“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的七情内伤论,就育分说明激烈的情绪对身体有直接的影响。
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阶段,不健康的情绪与心理必然严重地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身心不健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成为培养跨世纪新人才重要的第一步。
体育课不能将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作为唯一目标,而要将“健康情绪”作为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看待,
情绪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健康的极为重要的部分。不良的情绪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影响内分泌腺的失调,引起骨骼肌肉和内脏肌肉的紧绷现象(即抽筋)和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使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全面衰竭(死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人的疾病跟随人的情绪有关:
例如:1981年11月16日,日本大阪体育馆里一片欢腾,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最后一场比赛,由中国对日本争夺冠军,以方破釜沉舟打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当决胜局打到14:13中国队落后一分,只见中国姑娘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先是“铁榔头”郎平一记斜线超手扣球落地开花,将比分板平,跟着被称为“天安门城墙”的周晓兰与郎平、孙晋芳一起两次拦网成功,以16:14反败为胜,第一次夺得了女排世界冠军,也是中国体育史上三大球第一次夺取世界冠军。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电视机旁,在广播声中多少人拍红了手掌,喊哑了嗓子,多少人热泪盈眶,但也有不少人进了医院,当开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心血管的病人比平时增加好几倍。英国医学家报道:伦敦市平均每10场球赛中就有5至6人因情绪激动而死亡。
有人因沉默、孤僻、过度思虑而导致精神失常,有人狂笑而断肠,有人过悲而死亡,古人范进中举就是因情志迷心而造成悲剧的。
有的学生不也是因思虑过度而导致精神分裂要休学吗?所以,培养学生健康情绪,已经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心情舒畅,愉快大方,坚定自信,成绩理想,有了健康的情绪才能踏上能往“跨世纪新人才”的金光大道。
三、体育教学改善学生情绪的方方面面
1、思想认识是第一位:在改善学生情绪,增强心理健康方面,师生的思想认识是首要的,首先要认识情绪对人的全面影响:
情绪对思维活动的影响:诸多的研究和经验证明;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思维敏捷、清晰而忧闷、痛苦的情绪往往导致思维紊乱,迟钝。情绪对学习很重要,对工作同样重要,一个工人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99%,而在痛苦、烦恼的情况下,合格率不足50%。
情绪对意志,动机的影响:愉悦的情绪可增强人的意志力,情绪具有增力或减力的动机情能,美国心理学家利拍明确指同“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马克思说“热烈的情绪就是一个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
情绪对生理的影响: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体验可减少人体内致倦物质――乳酸的积累。从另一方面,当人产生巨大的情绪反应时,会引起机能失调,神经错乱,甚至导至休克死亡。
另外要认识体育是促进情绪健康的良方,人不能没有体育。
青少年都希望自己体魄健壮、体型健美,但有的人却臃肿肥胖,或者消瘦。中年人都希望精神旺盛,表春常驻,但有的人病魇缠身,老态龙钟。总之每个人都希望能保持高水平的生命活力,然而,许多人都未能如愿,这里面原因很多,但缺乏体育锻炼和情绪不佳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增强体质的生物学价值,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经济、政治等多种功能,能从多方面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要。
由于现代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情趣盎然,对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既可施展自己的才能,又可以达到实现自我的心理满足,这种心态,可以增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使自己由于工作和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和疲劳的大脑得到调剂和恢复。
人们观赏体育则是一种精神享受,现代体育的竞争激烈争夺,使人惊心动魄,豪情满怀,赛场上的优势和劣势,主要与被动,领先与落后,进攻与防守。瞬息万变,扣人心弦,摧人奋进,而有些项目的比赛,则是健力、美的统一,那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微妙的配合,表现出诗的情景,艺术的造型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陶醉和享受。
奥运会创始人,法国教育家皮埃尔・顾拜旦在他所著的“体育颂”中说:“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人们生活中不能没有体育。如果中学生没有体育,他们的头发就会失去光泽,皮肤失去弹性。失去了体育,将意味着用咳嗽、打喷涕、叹息声来代替掌声、欢笔和情趣。生活将是枯燥乏味象一盆未加食盐和味精的淡汤水。
因此不能没有体育的认识要在学生脑中扎根。“医病首先医心,治病必须育人”,只有提高了人的思想认识,才会有行动的积极。
2.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认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教学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或阻力就是教学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这个基本矛盾,才会有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难题,这些矛盾来自内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师与生、教与学、新与旧、智与能、学与做、德与智能等等,这些矛盾的交叉和碰撞,使教学成为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变的过程。最突出的是:
(1)学生把体育作为“玩的运动和游戏”的理解和教师把体育“作为教材的运动和游戏”的理解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在未上课前就已经形成,由于社会的体育等于教科的体育而产生,而且先于教科对学生产生影响(即上课前就认为体育是玩的),所以他们对体育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和教师不一样,因此他们在想像中的体育“和”现实中的体育之间感到困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作为教育的体育”用最恰当的方式去取代“作为玩的体育”。
(2)体育教学形式与学生熟悉的自主运动形式之间的矛盾。由于学生熟悉玩的体育,那么他们就自然地把“玩的体育”形式带到课堂中来,如他们爱自主,不喜欢约束,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喜欢交往而不喜欢隔绝,而这些又都因为是大的班集体教学而受到限制,因而他们容易在体育课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足,不满足自然就会闹情绪啦!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矛盾,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学生要动又在室外,这就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活力,更具有教育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成了体育教学一个既重要又非常艰难的工作。
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我采用了“导入法”。
导入法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装的学习动机。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法在课的开始运用直接导入法:即教师上课开门见山地宣布内容、任务或直接进行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引起学生装的兴趣。
对技术分析运用图象直观寻入法:由于运动技术动作是在动态过程中完成的,用挂图、图解分析动作,让学生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观察,体会半掌握动作的要领。如俯卧式跳高、利用挂图配合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就能明白身体沿着纵轴过竿的动作要领。
对新知识采用问题导入法:它是把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思考,回答问题的一种导入法。如推铅球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掷铅球的出手角度是多少?持球的手是贴着颈部还是离开颈部;最后出手时手臂直不直?等等,然后才导入投掷方法这样在学生看似无疑之地的设问更能促进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激发学生兴趣。
对一些技术的发展应用故事导入法:它是通过讲解中外体育史上重要典型趣事等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学中,将美国短跑名将舍里乐受袋鼠的蹲跑启发而创造了蹲踞式起跑的故事导入,既有实例、又有理论、寓教于趣。这样使学生既了解该项目的起源和演变,又有形象模仿,学生练习兴趣盎然。效果甚佳。
教学法选择适当,学生们课堂中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旺盛的精神,愉悦的情绪。
3.教材优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目前体育课本中所编的教材多数是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即竞技体育项目有些学生对有些项目恐怕一辈子也学不好,如跨栏跳高铁饼标枪等等,往往学生对这些项目总是以失败,垂头丧气来结束。从而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必须使学生练习的内容充满希望,看到自己的潜力。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心。
体育教学作为文体传播的一种手段,并不只是简单地传递和保存。更主要的是通过文化增值起一种活化作用。这种传播在现实中才会有生命力和价值。教师在传播的过程中,把教材内容范围结构进行筛选,使其从静态文化信息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动态文化信息,这才有较高的衫和健身价值。
教材的优化要根据:一是学生喜欢、二是锻炼效果好、三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项目。我们作过调查:学生中参加体育锻炼为兴趣而参加的占57.8%,为“增强体质”而参加的占38.4%,另外是受随大流或不愿意动的。运动项目最受欢迎的是篮球、足球,其次是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至于喜欢田径的人就不多了。对于体育欣赏,男同学最欣赏足球、篮球,女同学最欣赏体操、健美操、女子排球。
我们在教材上,除完成课本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外,增了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气功、体育舞蹈、健身车、踩高桡、垒球、飞环等,这些内容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又使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情感得到协调和谐。
我们把教材归纳为:一类为竞争类:如球类、田径,一类为表现类;如体操、武术、太极拳、体育舞蹈、健美操,一类为运动基础类:如游戏广播操、素质练习. 这样对体育教材以运动中的乐趣类型来重新认识和分类。构建新教材体系,有计划、有目的的使学生体验不同教材的乐趣。从中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体验运动的特点。加深体育学习的深度。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