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的策略(一)
详细内容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成为科研型教师。因此,探索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内涵及其提高的策略,对于加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构成;提高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和方法成为引领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科研兴校”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却不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也微乎其微,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根据已有的研究经验,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科研兴校,教师必须是具有相应科研素质的新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1.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世纪之交,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师队伍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教育大计,教师是根本。当今各国都把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先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普及成果和提高普及质量的关键都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2.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是实践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进,课改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素质成了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所有教育实践,最终都要依靠教师来完成。此次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和更新,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这是教师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科研素质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变化,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个实施者和实践者,而且是一个实验者和开发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教师还是一个研究者。这实质上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和要求。国外、尤其是美国,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师是一个研究者”的观点。我国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骨干教师培训,也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
二、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的构成
教师科研素质是指教师具有教育科研知识和认知结构,具有进行科研的特殊能力和科学品质。这种素质要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培养和体现。
1.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的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和合作意识。一个教师若没有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和创新,只能做一个“教书匠”。因此,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更要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有一定理论或实践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之逐渐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乃至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2.科研基础知识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而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一般而言,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必须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外,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意义,明确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特别是教育科研方法论,掌握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表述、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能够有重点地选择教育科研对象,有针对性地采用教育科研方法等。
3.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把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关键一步。
(2)预测和设计的能力。即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
(3)信息的获取与筛选能力。即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评估、使用等。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此种能力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
(4)开拓创新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的活动,它所要研究的课题,常常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与创新的能力,以适应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5)实施、操作的能力。即将教育科研落实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调整课题研究各工作环节的能力。
(6)组织协调、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即在项目的选择、科研队伍的配备、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组织同行参与到教育科研中去、协调科研工作、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7)书面表述能力。即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诉诸文字,通过科研报告、科研论文、著作等表述出来的能力。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说过,“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述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