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巧用学具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一)

巧用学具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一)

详细内容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运用学具,为学生搭起学习的平台,使其思维在实践中真正“活”起来呢?笔者就此做了如下探索:利用学具的诱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利用学具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利用学具的灵活,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利用学具的直观,加深理解数量关系,发展学生思维;利用学具的生活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具 多元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多元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具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学具的直观性、操作性,可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科学地分析数学算理,从而去获取知识、验证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如何利用学具为学生搭起学习的平台,使其思维放飞,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从而去创造数学、应用数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使用学具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做法。
  
  一、利用学具的趣味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内驱力,他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能力。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求真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利用学具形成的多样性和画面新颖的趣味性,精心设计喜闻乐见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一开课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充分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一上课我便高兴地对小朋友们说 “今天我请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花猫和大家一起上课,好吗?”孩子们都兴奋的说“好”!“那就从你们的学具袋中拿出小花猫的钟表盘,我们看看这只小花猫一双灵活的眼睛好象挺聪明的,它的左手拿着钟表盘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你们愿意和他进行比赛,看谁学的又快又好吗?”教师问。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愿意!”一张色彩鲜明美丽的小花猫表盘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探究新知识的境地。这样利用学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地思维动机。